不凡考网
  • 患者男性,6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

    患者男性,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搏器功能而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当自身心房率低于起搏器下限频率,心电图表现为DDD模式 AAI模式# VVI模式 VAT模式 自身心律5.DDD起搏器可自动转换为不同的工
  • 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黑矇行食管电生理检查,测得窦房结恢复

    患者男性,55岁,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4200ms,应安装双腔起搏器。图4-8-15显示起搏器顺序发放心房和心室刺激脉冲信号,心房起搏信号后紧跟起搏的P波,心室起搏信号后紧跟起搏的QRS波群,起搏器工作模式为DDD。图4-8-16中,
  • 符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是

    符合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心电图改变的是右心房肥大# 左心室肥大 P波增宽或出现切迹#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右心室肥大#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心电图特点是:①右心室肥大;②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③右心房肥大;④房内传导
  • 关于高钾血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关于高钾血症的描述,正确的是复极3相时间缩短# 除极0相上升速度减慢# R波振幅降低,S波增宽# ST段不下移 可引起ST段抬高#高钾血症时,血钾达到一定水平可引起ST段下移,亦可引起ST段抬高。
  • 需要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相鉴别的是

    需要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相鉴别的是窦性停搏#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二度Ⅰ型窦房阻滞# 窦性心律不齐# 以上都不是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P'波有时埋藏在T波上,并出现一个较长的PP间距,因此容易误认为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 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关于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Ⅱ、Ⅲ、aVF导联QRS波群常呈正向大R波# 胸导联QRS波群呈左束支阻滞图形# aVL导联QRS波群多呈QS波# 心室晚电位常为阳性 主要发生机制为延迟后除极所致的触发
  • 关于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错误的是

    关于并行心律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错误的是心室率多为140~200次/分# 可见室性融合波 多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每组室性心动过速的第1个期前收缩的联律间期相等# 每组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之间的间期与心动过速RR间期
  • 关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关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可表现为典型的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常因运动或情绪激动所诱发# 常有心脏结构异常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 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
  • 关于delta波的表述,正确的是

    关于delta波的表述,正确的是delta波的大小取决于心房激动经旁路与房室结下传心室的时差# delta波的结束代表激动经旁路预激心室的结束 delta波的开始代表激动经旁路除极心室的开始# 静注腺苷可使显性预激患者的delta
  • 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

    关于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ST-T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同# ST-T改变程度与delta波的大小呈正相关 ST段呈水平型压低改变# T波呈对称性倒置# 以上都不是#预激综合征患者继发性ST-T改变的特点为
  • 关于快慢综合征与慢快综合征的鉴别要点,正确的是

    关于快慢综合征与慢快综合征的鉴别要点,正确的是前者平时心率和窦房结功能正常;后者平时心率缓慢,窦房结功能异常# 前者多无基础心脏病;后者常伴有基础心脏病# 前者多发生于预激综合征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终止后;
  • 关于持续性反复发作性交界区心动过速(PJRT)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关于持续性反复发作性交界区心动过速(PJRT)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为慢旁路参与的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动过速时RP'间期>P'R间期# 房室传导比例为1:1# 射频消融术可根治# 以上都不是PJRT多发生于青少年,患者因存在隐匿性
  • 关于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关于心电图检查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尽量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电滤波# 导电膏应涂在电极板上# 女性乳房下垂者心前导联电极应安置在乳房上# 检查室应保持温暖,温度不低于18℃ 可将左右下肢电极放置于同一侧下肢描记心电图
  •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时,左右下肢电极不能放置于同一侧下肢的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时,左右下肢电极不能放置于同一侧下肢的原因错误的是降低了心电图波幅# 可使心电图波形反转# 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能力 易产生基线漂移# 易引起ST段失真#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安装有右下肢反驱
  • 以下为Vereckei提出的aVR单导联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新流程,其

    以下为Vereckei提出的aVR单导联诊断宽QRS波心动过速的新流程,其中正确的是存在房室分离,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 aVR导联初始为R波,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 aVR导联初始r波或q波时限>40ms,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 aVR导联主波
  • 下列疾病中出现二尖瓣型P波而诊断左心房肥大并不可靠的是

    下列疾病中出现二尖瓣型P波而诊断左心房肥大并不可靠的是高血压/左心室肥厚# 主动脉瓣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 以上都不是上述疾病均可引起左心房负荷增加或房内传导异常,心电图可表现为二尖瓣型P波,但并不
  • QRS波群低电压见于下列哪些情况

    QRS波群低电压见于下列哪些情况黏液性水肿# 限制型或浸润型心肌病# 慢性肺部疾病# 无力型的正常人 胸腔积液#无力型(瘦长型)的正常人可见QRS波群电压增高,而不是QRS波群低电压。
  • 关于两点半综合征的论述,正确的是

    关于两点半综合征的论述,正确的是是指QRS波群电轴指向+90°,而T波电轴指向-30°# 在瘦长体型者易见# 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RS波群主波向上,T波倒置# 运动试验不能使T波恢复 口服钾盐可使T波恢复#两点半综合征是指
  • P波时限>0.11s可见于下列哪种疾患

    P波时限>0.11s可见于下列哪种疾患心房梗死# 右心房负荷增加 房内阻滞# 急性左心衰# 二尖瓣狭窄#
  • 会引起QRs波群增宽的是

    会引起QRs波群增宽的是室性异位心律# 室内差异性传导# 预激综合征# 早期复极 Ic类药物#
  • 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可表现为

    室性心动过速时,QRS波群与P波的关系可表现为房室分离# 1:1室房逆传# 心室融合波# 部分呈1:1室房逆传,部分呈房室分离# 以上都不是
  • 关于Vereckei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方法的表述,正确的选项

    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aVR导联QRS波群呈R型或RS型,支持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 以上都不是心室初始激动速度(Vi)是指从QRS波群起点后移40ms处的电压绝对值;心室终末激动速度(Vt)是指从QRS波群终点前移40ms处的电压绝
  • 关于高钾血症所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关于高钾血症所致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常有尿毒症、横纹肌溶解等病史# T波高尖# QRS波群的S波明显增宽# 可见房室分离 血钾降至正常水平后QRS波群形态恢复正常#
  • 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就诊。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的房室结前传文氏

    患者男性,45岁,因心悸就诊。食管心房调搏测定的房室结前传文氏点为110次/分,2:1阻滞点为130次/分,可能的原因为存在房室传导阻滞#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经房室结双径路的慢径路传导# 药物影响# 以上都不是房室结前传
  • 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的描述,正确的是

    关于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的描述,正确的是通常发生在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 存在有良好的室房逆向传导# 常由室性期前收缩诱发,也可由房性期前收缩或肌电干扰诱发# 节律相对整齐,频率小于等于起搏器的上限跟踪频
  • 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正确的是

    关于起搏器间期的描述,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作用是防止交叉感知T波,引起心室抑制# 心室后心房不应期(PVARP),由心室事件启动,主要是防止心房感知逆传P波,诱发PMT# 通常PVARP要小于VRP 总心房不应期等于AV间期+PVARP,等
  • 以下为引起感知过度的常见原因的是

    以下为引起感知过度的常见原因的是感知阈值设置过高 交叉感知# T波感知# 外源性干扰源,如交流电、电磁信号等# 内源性干扰,如肌电信号、电极后电位等#感知阈值设置过高常引起感知不良,而非感知过度。
  • 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关于感知过度的描述,正确的是是起搏器随访中常出现的问题之一# 单极感知比双极感知容易出现# 常见的原因包括感知阈值低、交叉感知、T波感知、电磁干扰等# 感知过度易引起竞争性心律失常 对交叉感知引起的感知过度,可
  • 有关预激综合征患者T波改变的表述,正确的是

    有关预激综合征患者T波改变的表述,正确的是T波方向与delta波向量相反# T波呈非对称性倒置# 成功射频消融术后T波可直立# 若成功射频消融术后T波仍然倒置,常表明合并有原发性T波改变 delta波无明显动态变化而伴随临床
  • 患者男性,60岁。因阵发性心悸准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患者男性,60岁。因阵发性心悸准备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下为安装电极时的注意事项,其中不正确的表述是注意电极安放的位置 清洁局部皮肤 不需要剔除胸毛# 牢固粘贴电极 观察各种体位变化时有无基线漂移和伪差
  • 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则为二度Ⅱ型# 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 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药物亦可引起3:1
  • 患者男性,6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

    患者男性,6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搏器功能而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终止上述心动过速最有效的方法为静注维拉帕米 静注普罗帕酮 静注利多卡因 静注胺碘酮 磁铁试验#5.DDD起搏器可自动转换
  • 预激综合征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

    预激综合征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是窦性心律呈完全心室预激图形# PJ间期常>0.27s# 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时,QRS波群呈完全心室预激图形# 食管心房调搏通常不能诱发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以上都是不是
  • 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

    干扰性PR间期延长见于发生较早的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心动过速# 间位性期前收缩后第1个窦性搏动的PR间期延长# 隐匿性希氏束期前收缩或分支性期前收缩引起的"伪一度房室阻滞"# 以上都不是病理性PR间期延长需与干扰性PR
  • 关于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关于Mahaim纤维参与的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心动过速时QRS波群通常呈右束支阻滞型 旁路纤维大多起源于右房,止于右束支远端(或附近心肌)# 具有前向递减传导特征# 射频消融是根治的有效方法# 心动过速易被心房或心
  • 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包括

    典型心绞痛的临床特点包括常有诱发因素,如劳累、情绪激动等# 发作时有胸痛表现# 发作胸痛持续时间一般>20分钟 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可快速缓解# 运动试验多为阳性#
  • 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

    关于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表述,正确的是仅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发生机制可能与触发活动有关# 对腺苷敏感# 可发生晕厥# 常表现为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部位,右心室
  • 患者男性,61岁,3年前植入双腔起搏器。随访时查心电图,测量自

    患者男性,61岁,3年前植入双腔起搏器。随访时查心电图,测量自身的PR间期为160ms,心房激动下传的QRS波群形态可以不同。将AV间期调整到140ms时,室上性激动只能经起搏器下传触发心室起搏,QRS波群宽大、畸形;将AV间期调
  • 患者男性,63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植入DDD起搏器,为了解起

    63岁,为了解起搏器功能而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当自身心房率快于起搏器下限频率,心电图表现为DDD模式 AAI模式 VVI模式 VAT模式 自身心律#5.DDD起搏器可自动转换为不同的工作模式。当自身心房率较起搏器下限频率慢
  • 形成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形成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是恰遇交界区的相对不应期# 恰遇心室肌的相对不应期# 恰遇交界区的有效不应期 恰遇右束支的有效不应期# 恰遇右束支的相对不应期#
827条 1 2 ... 12 13 14 15 16 17 18 ... 20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