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挤出伤口血液-冲洗-消毒-向主管部门报告并填职业暴露表
题目:医务人员被患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锐器损伤后,正确的处理流程是
解析:锐器伤的紧急处理:(1)挤:立即从伤口的近心端向远心端挤,禁止伤口局部按压。(2)洗:肥皂水流动水冲洗皮肤,等渗盐水冲洗粘膜。(3)消:用0.5%碘伏或者70%乙醇消毒伤口,包扎。(4)报告并填写登记表。(5)根据患者血液中的毒菌多少和伤口情况进行评估,做相应处理。故答案为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申请首次护士注册,必须向注册机关缴验如下文件,但除外
人格测量报告
[单选题]能反映阴虚发热特点的是
午后热盛
解析:阴虚,制约阳热的功能减退而致虚热内生的病理变化,可见到低热、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盗汗消瘦等症。
[单选题]幼儿期是指
1~3岁
解析:小儿时期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根据解剖生理特点,一般将小儿时期划分为7个期。①胎儿期(从卵子受精至胎儿出生约40周,280天):此期的特点是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于母体。因此,母体的健康状况、生活工作条件、营养和卫生环境以及疾病、用药等因素都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前8周为胚胎期,是胎儿各器官系统的原基分化的关键时期;从第9周开始到第12周为胎儿期和妊娠早期,组织器官迅速的生长发育,如母体遭受感染或其他不利因素,往往会影响胎儿各器官的正常分化,导致流产、早产、死胎或先天畸形等。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孕期保健。②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28天):由于新生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病,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应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围生期(围产期)国内普遍采用的定义是指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满7天。③婴儿期(乳儿期,28天到满1周岁):此期是小儿体格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在一年中增长了50%,体重增加了2倍。由于生长发育迅速,需要营养物质较多,但消化功能尚未完善,因此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故应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又因婴儿5~6个月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日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又未发育成熟,易患各种传染病,应按计划进行预防接种,积极预防各种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④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此期小儿体格发育速度相对减慢,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特别是活动能力增强,与周围环境接触增多,促进了语言和思维的发育,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差,故应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由于乳牙萌出和断奶后食物种类的转换,应加强断奶后的营养和喂养指导。又由于自身免疫力较低,而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故仍应重视传染病等预防工作。此期小儿的可塑性较大,应着手进行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的训练。⑤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此期体格发育仍缓慢增长而智力发育加快,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好模仿,因此应重视学前的科学知识和思想品行教育,以开发智力,增强良好的道德品质。此期机体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传染病的发病率逐渐降低,但由于活动范围的扩大而生活经验不足,意外的创伤和中毒的机会增多,更应注意预防。此期免疫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热等)发病率开始上升,应重视这方面的防治工作。⑥学龄期(6~7岁到13~14岁):此期相当于小学学龄期,此期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进一步加速,肌肉发育加强,动作比较精巧。大脑皮质发育完善,求知欲、理解力和学习能力大为增强,应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使他们在德、智、体多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此期小儿乳牙全部更换,故要加强卫生指导,注意预防龋齿和近视。⑦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到18~20岁):最主要的特点是生殖系统迅速发育,体格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体重、身长增长幅度加大,第二性征日益明显。但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尚不够稳定,有时易出现心理和精神行为方面的变化,故在这一时期,除供给足够的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和道德品质教育外,同时应重视和加强青春期保健,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他们的身心都能得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