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基础教育
题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 )。
解析: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有三条:首先是发展基础教育,其次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最后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行为和( )。
道德情感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的心里成分及其相互关系,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心理成分。
[单选题]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心理防御机制称为( )。
文饰
解析:转移:指将不满足的情绪发泄到危险较小的对象身上。文饰: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反向: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退行: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幼稚行为,心理状态像是退回到儿童水平。
[单选题]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 )。
出发点
解析:德育工作要围绕德育目标来进行,因此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单选题]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 )。
8~10岁
解析:儿童(2~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这些阶段是:(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单选题]教师资格考试: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的关系是( )。
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的关系是( )。
反比关系
解析:B [解析]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不同的人对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单选题]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
民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