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针灸治疗阴黄之寒湿阻遏证,正确的是主穴取胆俞、脾俞、中脘、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
胆俞、阳陵泉、阴陵泉、太冲、内庭
配穴加气海、关元
配穴加胃俞、气海#
配穴加内关、公孙
- 患者,女,7岁。尿床2年,症见睡中遗尿,醒后方觉,神疲乏力,小便频数,食欲差,大便稀溏。舌淡,脉沉细无力。治疗应选( )关元、中极、三阴交、水分
气海、太溪、三阴交、水道
中渚、膀胱俞、三阴交、水道
阴廉、中极、关
- 脾俞穴的定位是(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下列各方用于治疗痉病的方是哪几首( )桂枝附子汤
栝楼桂枝汤#
麻黄加术汤
大承气汤#
葛根汤#
-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经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会议通过的时间是( )1982年
1984年#
1989年
1990年
1993年
- 耳门、听宫、听会所在经脉从上到下的排列顺序是( )小肠经、胆经、三焦经
胆经、三焦经、小肠经
三焦经、胆经、小肠经
三焦经、小肠经、胆经#
胆经、小肠经、三焦经
- 下列方中配伍炮姜炭的是逍遥散
阳和汤#
温经汤
厚朴温中汤
半夏泻心汤
- 下列各项中,除( )外,都可应用于抗衰老足三里
合谷#
关元
百会
肾俞合谷无补益作用。
- 下列各项,煎服方法正确的是大黄后下#
芒硝冲服#
番泻叶开水泡服或后下#
芦荟入丸散服#
甘遂入丸散服或外用#
- 人体共有郄穴多少个14个
15个
17个
16个#
12个
- 治疗中风脱证宜选用的灸法是(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雀啄灸
- 据《素问·厥论》所述,寒厥的症状有寒从内生#
脉沉迟
从足五趾寒至膝上#
腰膝冷痛
少腹冷痛
- 手三阴经是指( )肺经#
肝经
心经#
脾经
心包经#
- 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用点刺出血
穴位注射
电针
艾灸#
火针
- 患者谌某,身热多汗,心胸烦闷,气逆欲呕,口干喜饮,虚烦不寐,舌红少苔,脉虚数。治宜选用( )白虎汤
柴葛解肌汤
竹叶石膏汤#
青蒿鳖甲汤
白虎加人参汤
- 用于治疗顽癣的三棱针针刺方法是透刺法
点刺法
散刺法#
刺络法
挑刺法三棱针散刺法多用于局部瘀血、血肿或水肿、顽癣等。
- 内关穴既能治疗心动过缓,又能治疗心动过速,是腧穴的专一性
近治作用
远治作用
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
相对的特异性所谓双向的良性调整作用,是指同一腧穴对机体不同的病理状态,可以起到两种相反而有效的治疗作用,使亢进
- 大陷胸丸是在大陷胸汤的基础上加上( )而组成枳实、麻子仁、白蜜
半夏、杏仁、甘草
葶苈子、芫花、甘草
葶苈子、杏仁、白蜜#
芫花、大枣、白蜜
- 痫证伴眩晕,宜选用的腧穴是百会#
风市
合谷#
风门
足三里合谷、百会祛风通窍。
- 具有行气消积功效的药物是:( )使君子
苦楝皮
槟榔#
贯众
雷丸
- 八正散主治为中阳不足之痰饮
湿热黄疸
湿热淋证#
湿滞脾胃证
阳虚水泛证
- 患者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汗出不畅,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选用麻杏甘石汤#
止嗽散
麻黄汤
定喘汤
桂枝汤
- 体现经络具有抗御病邪作用的是( )内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
行血气而营阴阳
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以溢奇邪,以通营卫#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 阴阳两虚型高血压治疗可在基本处方的基础,再加关元#
行间
足三里
百会
肾俞#关元、肾俞可调补阴阳。
- 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的电针波形是密波
疏波
断续波#
连续波
可调波断续波形能提高肌肉组织的兴奋性,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常用于治疗痿证、瘫痪等。
- 两颧潮红,见于虚阳上越
阳虚发热
阴虚内热#
阳明实热
心火亢盛
- 下列关于腱鞘炎治则正确的是艾灸为主
泻法
补法
软坚散结
疏筋活络#腱鞘炎的治则是舒筋活络,针灸并用,平补平泻。
- 症见心胸痛如缩窄,遇寒而作,形寒肢冷,胸闷心悸,甚则喘息不得卧,舌淡,舌苔白滑,脉沉细或弦紧。证属心血瘀阻
痰阻心脉
心气亏虚
寒滞心脉#
心肾阳虚
- 手三里位于( )腕横纹上3寸
腕横纹上5寸
腕横纹上10寸#
腕横纹上2寸
腕横纹上8寸
- 咳血方主治证候的病机特点是血分有热,破血妄行
湿热蕴结,血渗肠道
脾阳不足,中焦虚寒
下焦瘀热,损伤血络
肝火犯肺,灼伤肺络#
- 咳嗽痰多,色白而粘,易于咯出,咳声重浊,胸部满闷或喘促短气,纳呆腹胀,舌淡、苔白腻,脉濡滑者宜选用的腧穴是大椎
丰隆#
中府#
足三里#
太渊#本证为痰湿阻肺证;大椎适用于风热咳嗽。
- 崩漏的发生主要与哪些经脉有关肝经、肾经
肝经、脾经
任脉、带脉
任脉、冲脉#
任脉、督脉
-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尽端到达处取穴属于简便取穴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食指同身寸法
横指同身寸法
骨度同身寸法
- “联系舌根,分散于舌下”的经脉是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 与“阴器”有联系的经筋有足阳明#
足太阴#
足少阳
足少阴#
足厥阴#
- 患者心下胀满,自觉气上冲胸,心悸,头眩,脉沉紧,舌淡,苔水滑,治宜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桂枝加桂汤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
桂枝甘草汤
小建中汤
- 下列药物中有补阴作用的药物是麦门冬#
天门冬#
石斛#
百合#
枸杞子#
- 下列穴位除( )外,都是治疗眩晕的基本处方用穴百会
风池
头维
大敦#
绝骨大敦不是治疗眩晕的基本处方用穴。
- 耳穴"脾"位于耳舟
耳轮
耳甲#
耳垂
三角窝耳穴"脾"位于耳甲腔的外上方。
- 与甘草相反的药物是( )半夏
贝母
瓜蒌
藜芦
海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