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

题目:关于传染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统计分析包括
  • 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 解析:统计分析包括两部分,一是统计描述,了解数据资料的基本特征,二是统计推断,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 [单选题]肾髓质高渗梯度建立的主要动力是
  • 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 解析:肾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近髓肾单位的髓袢与直小血管是一个并行排列液体逆向流动的U形管道,而各段肾小管对溶质和水有选择性通透性,构成了逆流系统,为肾髓质的渗透梯度的形成具备了条件。   外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外髓部是逆流倍增过程的起始部位,由于髓袢升支粗段位于外髓部,能主动重吸收NaCl,对水则不易通透,所以外髓部的高渗梯度主要由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形成的。   内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   内髓部高渗梯度形成与内髓质集合管尿素再循环和髓袢升支细段NaCl由管内向管外组织间液顺梯度扩散有关。 ①尿素再循环:髓袢升支细段管壁对尿素具有中等度的通透性,内髓部组织液中尿素便顺浓度梯度进入髓袢升支细段,小管液相继流经升支粗段、远曲小管、皮质部、外髓部集合管至内髓集合管处,尿素再顺浓度梯度扩散到组织液,形成尿素再循环,促进内髓部高渗梯度的形成。 ②NaCl对渗透梯度形成的作用:在髓袢降支细段对NaCl不易通透,但对水有通透性,降支细段小管液NaCl浓度愈来愈高,到髓袢顶端转折处达最高值。小管液转入升支细段后,管壁对NaCl有较高通透性,对水则不易通透,NaCl便顺浓度梯度扩散入内髓部组织液,提高内髓部渗透梯度。【该题针对“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过程★”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集中式给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水质被污染,其危害面小

  • 解析:集中式给水是指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优点:有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易于采取改善水质的措施,保证水质良好;用水方便;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 但水质一旦被污染,其危害面亦广。

  • [单选题]下列化学物中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的是
  • 石棉

  • 解析:本题考核化学致癌的分类和有关概念。化学致癌物根据作用机制可分为3大类:①遗传毒性致癌物;②非遗传毒性致癌物;③暂未确定遗传毒性的致癌物。石棉可引起胸腺间皮瘤,属于非遗传毒性致癌物中固体物质类。因此,正确答案为B。本题中备选答案C、D、E都是属于遗传毒性致癌物,即备选答案A的范围之内。

  • [单选题]巴比妥类药物镇静催眠的主要作用部位是
  •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


  • 推荐下载科目: 泌尿外科(正高) 重症医学(正高) 临床药学(副高) 肾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7) 血液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10) 眼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4) 口腔医学技术(士)(代码:103) 口腔医师定期考核 口腔学专业知识 执业兽医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