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卫生职称2023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O)

来源: 不凡考网    发布:2023-06-01     [手机版]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456次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导读

不凡考网发布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卫生职称2023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O)相关信息,更多理化检验技术副高卫生职称2023历年考试试题及答案(2O)的相关资讯请访问不凡考网卫生职称考试频道。

1. [单选题]一个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指对一个样品所得一组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与真值之间的差数。一个食物样品某种营养素真值含量往往不知,用于表示分析方法的准确度的指标是

A. 可信度
B. 精密度
C. 回收率
D. 重现性
E. 相对标准偏差


2. [单选题]由于存在着后沉淀现象,需要控制沉淀物的粘污,其方法是

A. 粘污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B. 在较高的温度下,粘污较小
C. 只有在沉淀物生成后,加入杂质才会造成粘污
D. 在沉淀前,调节溶液的pH可以控制粘污的发生
E. 改变沉淀剂的浓度可以控制粘污的发生


3. [单选题]在电位分析法中,电极的标准电位是指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的活度等于多少时的电极电位

B. 2
C. 4
D. 1
E. 3


4. [单选题]挥发酚类化合物在加氯消毒后,苯酚、甲苯酚等生成臭味强烈的

A. 苯醌
B. 苯醛
C. 氯酚
D. 苯酸
E. 氯苯


5. [单选题]在进行对流免疫电泳时,常使用的缓冲液为

A. Tris-硼酸缓冲液
B. 甘氨酸缓冲液
C. 醋酸盐缓冲液(acetate buffer solution)
D. 磷酸盐缓冲液
E. 巴比妥缓冲液


6. [单选题]测酚用的纯水,应为无酚纯水,《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采用的制备方法是

A. 加硫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B. 加高锰酸钾及硫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C. 加硝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D. 加高锰酸钾及硝酸至酸性后进行蒸馏
E. 加氢氧化钠至pH12以上进行蒸馏


7. [单选题]可吸入颗粒物的采样装置是

A. 滤料孔径为10μm的采样头
B. 截留粒径为10μm的采样头
C. 截留粒径为10μm的采样头串联玻璃纤维滤纸夹
D. 截留粒径为10μm的采样头串联滤料孔径为10μm的滤料夹
E. 滤料孔径为10μm的滤料夹串联玻璃纤维滤纸夹


8. [单选题]薄层色谱法测定苯甲酸及其钠盐时,样品酸化后,用哪种溶剂提取苯甲酸

A. 甲醇
B. 乙醚
C. 乙醇
D. 丙酮
E. 正己烷


9. [单选题]电热恒温干燥箱(thermostatic drying chamber)对物品灭菌,常用温度和维持时间为

A. 130℃,1h
B. 140℃,1h
C. 150℃,2h
D. 160℃,2h
E. 170℃,3h


10. [单选题]干燥法测定的食品中水分为

A. 自由水
B. 结合水
C. 组织内水分
D. 总水分
E. 离子水


11. [单选题]有甲、乙两个不同浓度的同一有色物质的溶液,用同一波长的光测定,当甲溶液用1cm比色皿、乙溶液用2cm比色皿时获得的吸光度值相同,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A. 甲是乙的二分之一
B. 甲等于乙
C. 甲是乙的两倍
D. 乙是甲的两倍
E. 甲是乙的十倍


12. [单选题]用液体吸收法采集二氧化硫时,用四氯汞钠作吸收液,而不用水或稀碱的原因是

A. 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度小
B. 二氧化硫与稀碱形成距硫酸盐易分解
C. 四氯汞钠与二氧化硫迅速生成不挥发的络合物,防止二氧化硫采样过程被氧化
D. 汞是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反应的催化剂
E. 四氯汞钠不改变溶液pH


13. [单选题]下列空气采样方法中,不属于富集法的是

A. 固体吸附剂法
B. 液体吸收法
C. 冷冻浓缩法
D. 注射器法
E. 无泵型采样法


14. [单选题]重量分析方法中,关于恒重的叙述,下列哪种正确

A. 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
B. 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2mg,即为恒重
C. 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
D. 恒重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重
E. 前后两次重量相差不超过0.02mg,即为恒重


15. [单选题]用固体吸附剂采样管采样,采到什么程度被认为是“穿透”了

A. 从采样管流出气中发现被采集物
B. 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10%
C. 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5%
D. 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15%
E. 采样管流出气中的浓度是流入气中浓度的20%


16. [单选题]水环境中金属污染的问题十分突出。下列哪一项不是金属污染物的特性

A. 污染来源少
B. 食物链富集作用
C. 二次污染
D. 不容易(not easy)分解
E. 局部污染严重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gld0vd5.html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