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凡考网

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 下载次数:
  • 支持语言:
  • 607
  • 中文简体
  • 文件类型:
  • 支持平台:
  • pdf文档
  • PC/手机
  • 【名词&注释】

    利多卡因(lidocaine)、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工作效率(work efficiency)、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洋地黄中毒(digitalis toxication)、明显提高(improved obviously)、减少人为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心电图数据库、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多选题]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
    B. 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
    C. 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
    D. 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E. 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

  • 查看答案&解析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 举一反三:
  • [单选题]关于心尖部解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心尖部圆钝、游离
    B. 由左心室和右心室构成
    C. 朝向左前下方
    D. 与左胸前壁接近
    E. 在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

  • [单选题]治疗窦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应首选
  • A. 利多卡因
    B. 异搏定
    C. 奎尼丁
    D. 美托洛尔
    E. 洋地黄

  • [单选题]关于长QT间期综合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表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
    B. 易发生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心脏性猝死
    C. 可分为先天遗传性和后天获得性两类
    D. 反复晕厥
    E. 体表心电图上常有J波

  • [单选题]心肌梗死急性期典型的心电图表现是
  • A. T波高耸,无ST段抬高和坏死性Q波出现
    B. T波高耸,随即出现ST段抬高,无坏死性Q波出现
    C. 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坏死性Q波,伴T波倒置
    D. 抬高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T波倒置变深,存在坏死性Q波
    E. ST-T多数基本恢复正常,存在坏死性Q波

  • [单选题]关于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B. RR间距呈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不能下传心室
    C. 包含受阻P波在内的长RR间距小于任一短RR间距的2倍
    D. QRS波群不会出现畸形
    E.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可发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 [单选题]心脏病患者,反复发作心悸不适,来诊当天自觉较好。作心电图P波消失呈锯齿状,频率300次/分,室率75次/分。最可能的诊断是
  • A.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B. 正常心电图
    C. 房性阵发性心动过速(4∶1传导)
    D. 心房颤动
    E. 心房扑动(4∶1传导)

  • [单选题]关于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比较准确的描述是
  • A.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往往是多种心律失常同时出现
    B.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最为常见
    C.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可以表现为多种心律失常交替出现
    D.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
    E. 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律失常只表现为快速性心律失常

  • [单选题]心电图计算机自动分析有如下优越性,但应除外
  • A. 适用于大样本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epidemiological study)
    B. 适宜建立数字化心电图数据库
    C. 有利于统一测量标准,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
    D. 可代替人工诊断
    E. 可明显提高心电图测量和诊断的工作效率

  • [单选题]以下关于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心肌细胞对阈刺激不发生任何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B. 应用比阈刺激值低的刺激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C.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可以引起扩布性激动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D. 应用比阈刺激值高出2~4倍强度的刺激,不能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E. 应用大于阈刺激值100倍强度的刺激也不引起兴奋反应的时期,称为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 本文链接:https://www.zhukaozhuanjia.com/download/5xerpy.html
  • 推荐阅读
    考试宝典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