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游离腹水的量是500mL以上
800mL以上
1000mL以上#
1500mL以上
2000mL以上
- 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是健脾丸(《证治准绳》)的组成药物白术、木香
黄连、甘草
神曲、陈皮
半夏、黄芪#
人参、白茯苓健脾丸:白术、木香、黄连、甘草、白茯苓、人参、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
- 下列哪味药忌用火煅升药
炉甘石
硼砂
雄黄#
明矾
- 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功效的药物是硼砂
明矾
炉甘石#
芒硝
铅丹
- 香附具有的功效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调理脾胃,行气止痛
疏肝理气,纳气平喘
疏肝解郁,燥湿化痰
- 香附具有的功效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
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调理脾胃,行气止痛
疏肝理气,纳气平喘
疏肝解郁,燥湿化痰
- 桑螵蛸散的组成药物中含有乌药、山药
茯苓、山药
茯神、当归#
莲须、芡实
龙骨、牡蛎桑螵蛸散:桑螵硝、远志、菖蒲、龙骨、人参、茯神、当归、龟甲。
- 手术治疗中一般病人知情权不包括有权自主选择
有同意的合法权力
有明确决定的理解力
有家属代为决定的权力#
有做出决定的认知力
- 从组成药物来看,小建中汤即桂枝汤去芍药倍甘草
去芍药加饴糖
倍芍药加饴糖#
倍甘草加饴糖
倍甘草与芍药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芍药,重加饴糖而成,以饴糖为君,意在温中补脾,缓急止痛。
- 《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积著于肠胃之募原,其症状表现为饱食则安,饥则痛#
饥饿则安
饱则积见
饥则积不见
饱则积不见
- 大头瘟初期见肺卫证
气分证
卫气同病#
热郁少阳
营分证
- 四气是如何总结出来的是从人体的感觉总结出来的
是从机体的反应总结出来的
是从疾病的性质总结出来的
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是从药物药用部位、质地轻重等推导出来的
- 《金匮要略》妊娠呕吐谓之恶阻#
胞阻
子痫
子淋
子肿
- 发热微恶寒,口渴咽干,干咳,舌干苔黄,脉浮数。证属伤暑证
温燥证#
凉燥证
内燥证
阴虚证
- 某病人,因医生开药少而且便宜,所以对医生有意见,诊治医生在对病人作解释时,以下哪一点是不当的对症下药
合理配伍
节约费用
医生权力有限#
遵守医疗报销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适用于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专业医务人员
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在医疗机构中执业的专业医务人员
依法取得执业医
- 潮热最基本的特征是低热
五心烦热
身热不扬
按时发热或定时热甚#
骨蒸劳热
-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治宜栝蒌薤白半夏汤
薏苡附子散
乌头赤石脂丸#
桂枝生姜枳实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 麻黄根与浮小麦共同的功效是止泻
止咳
止遗
止汗#
止血
- 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是栀子、茵陈、黄柏
茵陈、炮姜、附子
茵陈、滑石、黄芩
茵陈、麦芽、川楝子
栀子、茵陈、大黄#
- 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治疗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五脏
阴分
少阴#
厥阴
太阴
- 麦门冬汤中麦冬与半夏的比例为3:1
4:1
7:1#
10:1
6:1
- 麻子仁丸、济川煎、增液承气汤都具有的功用是滋阴
养血
行气
泻热
润肠#
- 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此指法为举法
按法#
寻法
总按
单诊法
-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阴阳交感
对立制约#
互根互用
相互转化
相互消长
- 下列不属表证症状的是恶寒发热
鼻塞喷嚏
脉浮苔薄
咳嗽吐痰#
头身疼痛
- 既能凉血止血,又能清热利尿,清肺胃热的药物是大蓟
小蓟
白茅根#
地榆
槐花
- 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是栀子、茵陈、黄柏
茵陈、炮姜、附子
茵陈、滑石、黄芩
茵陈、麦芽、川楝子
栀子、茵陈、大黄#
- 下列不属八纲辨证内容的有表证,里证
标证,本证#
虚证,实证
阳证,阴证
热证,寒证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对“精不足者”,宜采取的治则是温之以气
补之以味#
阴阳双补
掣引之
引而竭之
- 下列何药不是生化汤的组成药物桂枝#
川芎
桃仁
全当归
炙甘草
- “实”的病机根本在于邪气盛而正气未虚#
脏腑功能紊乱
气滞血瘀
痰湿内阻
以上都不是
- “血痹虚劳篇”中“脉大为劳”,其机理是阴虚阳浮#
阴虚火旺
阴竭阳脱
饮盛格阳
精气内损
- 痰火凝结之瘿瘤、瘰疬选用的最佳药物是栀子
谷精草
青葙子
夏枯草#
密蒙花
- 下列药物用法哪项是错误的旋覆花布包入汤剂
琥珀入汤剂#
钩藤入汤剂后下
雷丸研末冷开水调服
麝香入丸散服
- 对医学伦理学不伤害原则的准确理解是对病人避免责任伤害
避免技术伤害
避免躯体伤害
避免心理伤害
避免上述任何伤害#
-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固表发汗
发散属阳#
宣通肺气
补虚
涌泄属阴
- 一种药物的毒性烈性能被另一种药物消除,这种配伍关系是相恶
相杀
相畏#
相须
相反
- “血痹虚劳篇”所述,治疗虚劳病的根本大法是益气养血
滋补肝肾
补益脾肾#
补益脾肺
补益心肺
-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北方之域多其病生于内
其病多痿厥寒热
其病挛痹
脏寒生满病#
其病皆为痈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