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哪些为大陷胸汤证的辨证要点( )心下硬满#
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
舌上燥而渴#
大便秘结#
日晡小有潮热#
- 叶天士认为,邪在肺卫的治法包括( )辛凉轻剂#
清热解毒
挟湿者,宜渗湿于热下#
时冀其战汗透邪
挟风者,宜透风于热外#
- 某女,71岁。既往胸前反复闷痛。就诊当天入夜突发胸前"虚里"处疼痛,持续不能缓解,痛连左手臂及小指,冷汗出,舌暗,苔白,脉紧,当诊断为下述何条经脉之证大肠手阳明之脉
心手少阴之脉#
肺手太阴之脉
三焦手少阳之脉
小肠
- 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病泄泻
四肢不用#
水肿
饥不受食
腹痛
- 《素问·痹证》认为,肠痹的症状有( )数饮#
大便秘结#
腹痛#
飧泄#
呕汁
- 温病的舌质变化主要反映:( )卫分病变
营分病变#
气分病变
血分病变#
中焦病变
- 《素问·经脉别论》认为:惊而夺精,汗出于肾
心#
肝
肺
脾
- 气分证涉及的病变部位有( )肺#
脾胃#
膜原#
肠#
胸膈#
- 下列不属于《素问·玉机真藏论》"五实"内容的是腹胀
前后不通
闷瞀
饮食不入#
皮热
-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的顺天守时养生法则是( )春秋养阴
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
冬夏养阳
春夏养阴
- 伤寒未两感时,第五日的表现有( )口渴#
舌于#
咽干
口燥#
烦满
- 咳嗽上气痰浊壅肺证宜选用泽漆汤
葶苈大枣泻肺汤
射干麻黄汤
十枣汤
皂荚丸#
- 阳虚身痛证出现背恶寒的机理是卫阳被遏,肌表失温
表气被遏,阳气不伸
津气受伤,表气不固
阳虚寒盛,凝于督脉#
以上都不是
- 欲诊“有过之脉”,最好使病人处于下列哪些状态中阴气未动#
阳气未散#
饮食未进#
经脉未盛#
气血未乱#
- KIEC早期治疗方法有注入大量抗生素#
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
禁食#
MikulicZ造瘘减压
胃肠减压#
- 按《灵枢·水胀》所述,水胀的病证表现有( )颈脉动#
咳#
腹大,全身肿
阴股间寒#
按其腹,随手而起#
- 身体灼热,神昏谵语,舌謇肢厥,舌绛,辨证为湿热酿痰蒙蔽心包证
热陷心包证#
热灼营阴证
热盛迫血证
热盛动风证
- 《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华彩反映在面#
唇四白
发
毛
皮
- 据《素问·痿论》内容,因“远行劳倦,逢大热”所致的痿证,是筋痿
脉痿
肌痿
骨痿#
劳痿
-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的含义是( )阴虚不能制阳
营卫失调
卫阳浮盛,营阴失守#
脉象浮弱#
正虚邪盛
- 息风法常配合使用的治法有( )清气法#
凉血法#
祛湿法
攻下法#
清营法#
-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用何方治疗理中丸#
五苓散
小青龙汤
苓桂术甘汤
十枣汤
- 症见寒热似疟,午后发热较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症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脘痞,心烦口渴,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治宜杏仁滑石汤
雷氏芳香化浊法
甘露消毒丹
雷氏宣透膜原法
蒿芩清胆汤#
- 乌梅丸主方含义包括( )乌梅之酸抑蛔柔肝#
蜀椒、细辛之辛能伏蛔散寒通阳#
黄连、黄柏之苦可以下蛔泄热止呕#
乌梅丸组方有酸甘辛苦并投,刚柔并用的特点#
乌梅丸属寒热并用之剂#
- 太阴病“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是因为( )脾阳下陷,阴液下竭
病转阳明
脾阳来复#
腐秽自行排出#
脾肾阳衰,阳亡阴涸
- 栀子豉汤证见“饥不能食”的病机是( )胃热阴虚
热扰胸膈#
脾失健运
胃气呆滞#
胃虚肠实
- 患者素有喘疾,近日受寒后,微发热恶风寒,咳嗽气喘,微汗,舌淡苔白,脉浮缓弱。考虑给予桂枝汤
小青龙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以上都不适宜
- 《上古天真论》“地道不通”指六腑气机不通
大便不通
月经停止来潮#
三焦之道闭阻
以上均不是
- 一般情况下,太阳病的自然病程约是一二天
三四天
六七天#
十一二天
以上皆不是
- 据《素问·咳论》内容,下列哪些脏腑是咳证的辨治重点?( )心
小肠
肺#
大肠
胃#
- 《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热甚而强食之#
劳作过度
又犯房事
七情刺激
复感外邪《素问·热论》认为外感热病的饮食宜忌,主要是禁多食、肉食,以防热遗与病复发。
-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固表发汗
发散属阳#
宣通肺气
补虚
涌泄属阴
- 《咳论》“咳而腹满,不欲食饮”属胆咳
大肠咳
膀胱咳
胃咳
三焦咳#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饮食;胃咳之状,咳而呕,咳甚则长虫出。
- 干姜附子汤证可见下列主症( )渴
呕
身无大热#
脉沉微#
昼日烦躁不得眠#
- 历节病内因肝肾不足的脉象为沉弱#
沉细
微弱
沉微
沉紧
- 《脉要精微论》“五色精微象见”是指五色是精气的外在表现
五色的变化精细微妙
五色含蓄不露
五色藏真外泄,精气枯竭的表现#
以上均不是
- 精神内守
食饮有节,避之有时《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法于阴阳,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但需注意原文“虚邪贼风,真气从之,病安从来”,饮食有节制,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
- 在《伤寒论》的方剂中,仲景多处用到附子,其中用量最大的方剂是四逆汤
白通加猪胆汁汤
通脉四逆汤
桂枝附子汤#
干姜附子汤
- 某男,25岁。高热数日不退,又见喘喝,气不能接续,甚则心悸气短。其病机是壮火食气#
气食少火
阳胜则阴病
阳胜则热
阴胜则阳病
- 属于桂枝汤的适用证是( )营卫不和自汗者#
太阳中风#
体虚外感
峻汗后不差者#
外证未解,脉浮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