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适用于人体侧位的拔火罐方法是以下相距3寸的腧穴是循经按压所得的异常反应有温病的临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在于(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有治疗半身不遂、语言謇涩可选的头穴线为下列药物中有补阴作用的药物是肝失疏泄
- 正确的是火制法包括下列哪几项下面有关奇经八脉的描述正确的是下痢赤白粘冻,脘腹胀满,脉濡缓者可针刺下列哪些穴下列关于颈椎病的治疗论述正确的是五行都属火的腧穴是经络学说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叶天士认为,
- 夜寐不安,惊惕频作,面色乍青乍赤,苔薄,脉细数者宜选用的腧穴是同名经的八脉交会组穴是元代滑伯仁所著《十四化经发挥》中,其操作方法是三阴交
水沟#
中冲#
神门#
太冲#内关
后溪#
列缺
公孙
申脉#任脉#
督脉#
阳蹻
阴
- 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饮停为患,其区别在( )前者病变重点在脾,后者病变重点在肾#
前者为脾阳虚而水停心下,后者为肾阳虚而水泛全身#
前者病情轻,后者病情重#
前者水停中焦,后者水停下焦#
前者有心下逆满
- 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清稀,神疲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宜选的腧穴是足三里#
关元#
脾俞#
血海#
三阴交#属气血不足证。
- 根据八脉交会穴理论,应该是( )后溪通督脉#
照海通阳跷脉
外关通阳维脉#
临泣通冲脉
列缺通任脉#
- 高热症中出现肌肤丹痧可在基础方上加用尺泽
血海#
神门
十宣
委中#刺血海、委中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 百会穴的定位正确的是后发际正中直上5寸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前发际正中直上7寸
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 皮内针法不可用于下列部位腰部
股部
臂部
关节部#
胸腹部#
- 治疗目赤肿痛的主穴为合谷#
风池#
太阳#
太冲#
睛明#
- 针灸治疗心悸的治则是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补法#
只灸不针
三棱针点刺出血心悸多为阳虚、气虚,虚症可补,灸则温阳。
- 调胃承气汤证的病机是( )燥热初结#
腑气不通#
热扰心神#
燥屎结实
热结旁流
- 下列各方用于治疗痉病的方是哪几首( )桂枝附子汤
栝楼桂枝汤#
麻黄加术汤
大承气汤#
葛根汤#
- 栀子豉汤证的主症是( )心中懊恼#
心中结痛#
大便溏薄
胸中室#
但头汗出#
- 叶天士认为,发生战汗后,脉静身凉,应注意的是( )宜养胃生津#
宜令病者安舒静卧#
不宜再用发汗,重伤其表
不宜频频呼唤,使其烦躁#
温阳利水
- 可用麻黄治疗的病证有风寒表实证#
风寒表虚证
咳嗽气喘证#
风水水肿#
风寒痹证#
- 既能安神,又能活血的药物是朱砂
龙骨
琥珀#
合欢皮#
首乌藤
- 白芷的适应证是外感风寒,头身痛,鼻塞#
阳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
白带过多#
疮痈肿毒#
皮肤风湿瘙痒#
- 下列方剂中,用炮附子的有( )薏苡附子散#
乌头赤石脂丸#
四逆汤
桂枝附子汤#
通脉四逆汤
- 生姜的功效有胜湿止痛
发汗解表#
解鱼蟹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 鼻炎气虚邪滞宜加( )穴宜补气袪邪肾俞
关元
肺俞#
百会#
太阳肺俞、百会可益气补肺,袪泻外出。
- 咸味药的作用有收敛
泻下#
利湿
补益
软坚#
- 太阴病的基本表现包括( )自利不渴#
时腹自痛#
腹满而吐#
不欲饮食#
胸下结硬
- 下列各项中,用阴阳学说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确的是心、肺居上属阳
抑制属阴,兴奋属阳#
热极生寒,寒极生热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肝、脾、肾居下属阴
- 既能解表发汗,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生姜
麻黄#
香薷#
浮萍#
荆芥
- 肉豆蔻治脾肾虚寒久泻与其哪些功效有关涩肠止泻#
温中止痛
温中行气
暖脾胃,固大肠#
补益肝肾
- 暑湿的发病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脾胃虚弱,元气不足#
饮食不节,损伤中气#
夏暑季节,气候潮湿多雨#
贪凉饮冷#
感受暑湿病邪#
- 土性“稼穑”的引申义是光明
生化#
上升
受纳#
承载#
- 肾气丸的药物组成是( )干地黄、山茱萸#
茯苓、薯蓣#
党参、白术
牡丹皮、泽泻#
附子、桂枝#
- 反映针灸学核心理论经络学说的早期面貌的著作是《素问》
《灵枢》
《足臂十一脉灸经》#
《阴阳十一脉灸经》#
《脉经》
- 据《灵枢·本神》,以下哪些脏受伤可引起“五脏不安”心
肝
肺
脾#
肾#
- 白芍的适应证是肝血虚或血虚有热之月经不调,崩漏#
血虚肝郁之胁肋疼痛、阴血虚之手足挛痛#
脾虚肝旺之腹痛泄泻#
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营卫不和,表虚自汗#
- 用芦荟治疗小儿虫积腹痛,是取其什么功效软坚泻下
清热
杀虫#
逐水
疗疳#
- 治疗子宫脱垂的基本处方是气海#
三阴交#
关元#
百会#
归来归来用于脾肾气虚证。
- 《金匮要略》中用以攻逐饮邪的方剂是( )厚朴七物汤
厚朴大黄汤#
十枣汤#
甘遂半夏汤#
己椒苈黄丸#
- 治疗阑尾炎伴有恶心呕吐的,可在基本处方再加阿是穴
内关#
外关
足三里#
手三里内关、足三里配伍可宽胸利膈、降逆止呕。
- 患者症见眼白和皮肤黄色晦暗,神疲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腻,脉沉细或濡缓,针刺治疗可取下列哪些腧穴脾俞#
中脘#
阴陵泉#
足三里#
至阳#此症为阴黄的临床表现,阴陵泉、至阳为治疗黄疸的基本穴,脾俞、中脘、足三里健脾
- 葛根岑连汤的主证是( )喘而汗出#
利遂不止#
脉洪大
脉促者#
以上都是
- 预防感冒的腧穴是肩井
灸大椎#
中府
内关
足三里#灸大椎、足三里可预防感冒。
- 属于本经子母补泻补母法用穴的是肺虚取太渊#
肝虚取曲泉#
脾虚取太白
肾虚取太溪
胆虚取阳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