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腕骨、通里两穴相配属五输配穴
原络配穴#
表里配穴
郄会配穴
主客配穴#
- 在血液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心与肝#
心与肾
肝与脾#
心与脾#
脾与肺
- 治疗破伤风痉挛抽搐重证,下列哪二药常相配伍使用牛黄
全蝎#
刺蒺藜
蜈蚣#
僵蚕
- 《历节病》篇论及历节病的病机包括( )肝肾不足,水湿内浸#
阴血不足,风邪外袭#
气虚湿盛,汗出当风#
胃有蕴热,复感风湿#
虚劳干血,壅滞血脉
- 鼻炎气虚邪滞宜加( )穴宜补气袪邪肾俞
关元
肺俞#
百会#
太阳肺俞、百会可益气补肺,袪泻外出。
- 消化饮食物主要依赖的脏腑是心
肺
胃#
脾#
肾
- 夏季患者骤然咯血,咳嗽气粗,头目不清,灼热烦渴,舌红苔黄脉数,治宜( )凉血#
宣肺#
解毒#
清络#
解表
- 针灸治疗脱肛的基本腧穴归属那( )、( )经脉。督脉#
足阳明经
足太阳经#
任脉
足太阴脾经
- 经络学说的形成的历史时期主要是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 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或白腻,脉濡缓者,宜选用的腧穴是风池#
大椎#
合谷#
外关#
曲池#本证为风热蕴阻型神经性皮炎。
- 续断的适应证是肝肾不足,腰膝酸痛#
寒湿痹痛#
跌打损伤,骨折筋伤#
肾虚阳痿,遗精滑泄#
肝肾虚弱,胎漏下血#
- 腱鞘囊肿的治疗方法有毫针围刺#
火针#
温针#
穴位注射
穴位贴敷毫针围刺、火针、温针为治疗腱鞘囊肿的常用之法。
- 温病常见的神志异常有( )身倦乏力
神昏谵语#
昏聩不语#
神识昏蒙#
神志狂乱#
- 预防晕车选用耳穴的主穴为胃#
内耳#
贲门#
肾上腺#
交感
- 艾灸的适应证包括( )阳虚#
气虚#
痹病#
痰饮#
久泻#
- 治疗哮喘心肾阳虚证宜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只灸不针
针刺为主
补法#哮喘心肾阳虚证既要用针刺治疗,也要用艾灸治疗;哮喘心肾阳虚证为虚证。
- 肘劳若肘内侧痛甚,治疗时应取手三里、天井、曲池
手五里、尺泽、少海
曲池、肘髎、手三里#
手五里、肘髎、尺泽
手五里、阿是穴、少海#肘劳若肘内侧痛甚治疗时可取主穴曲池、肘髎、手三里、手五里、阿是穴配少海穴。
- 皇甫谧著《甲乙经》主要参考了下列哪些书籍《素问》#
《灵枢》#
《难经》
《伤寒论》
《明堂孔穴针灸治要》#
- 元代滑伯仁所著《十四化经发挥》中,在十二经脉外增加的经脉是任脉#
督脉#
阳蹻
阴蹻
阳维
- 扭伤可采用针刺#
刺络拔罐#
耳针#
穴位注射#
以上均错针刺、刺络拔罐、耳针、穴位注射均可用于扭伤的治疗。
- 针灸治疗疝气的基本处方是太冲#
大敦#
关元#
归来#
三阴交#
- 针灸治疗斜视的基本处方除取肝俞、肾俞、太冲、太溪等穴外,尚可取合谷#
三阴交
风池、足三里#
合谷、三阴交
合谷、足临泣斜视的基本处方为合谷、风池、足三里、肝俞、肾俞、太冲、太溪。
- 下列哪些是桂枝加芍药汤与桂枝加大黄汤证的共有症状( )发热
但头汗出
腹满#
腹痛#
便秘
- 下列药物中有开窍醒神作用的药物是冰片#
苏合香#
牛黄#
郁金#
石菖蒲#
- 硫磺主治的病证是肾阳虚之阳痿、虚喘冷哮#
脾阳虚之泄泻
虚冷便秘#
疥癣、湿疹#
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 皮肤针法是古代下列刺法发展而来的半刺#
扬刺#
毛刺#
豹纹刺
络刺
- 小儿惊风的主要症状特征是角弓反张#
口噤#
皮肤瘙痒
四肢抽搐#
易惊吓
- 牛黄承气汤由以下哪些方药组成( )调胃承气汤
生大黄#
安宫牛黄丸#
牛黄
小承气汤
- 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的真元不足证宜选用外关
肾俞#
合谷
太白
关元#肾俞、关元可益肾培元。
- 叶天士对温病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发展丰富了温病的诊断方法#
认为温病不能混称伤寒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论治体系#
热病的治疗应以寒凉为主
代表作《温热论》#
- 下列哪些病证可用肾气丸治疗( )虚劳腰痛,小便不利#
消渴,饮水一斗,小便一斗#
短气有微饮,小便不利#
皮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妇人烦热,倚息不得卧,不得溺#
- 神志恍惚,言语错乱,心悸易惊,善悲欲哭,夜寐不安,食少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的治则是针灸并用#
只针不灸
只灸不针
补法#
三棱针点刺出血本证为癫病可用针刺治疗;又属心脾两虚型;虚证可用补法。
- 阳水的常用治法有发汗#
利尿#
攻逐#
健脾
温阳
- 在针刺疏通经络中,《金针赋》运用的通经接气手法是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龙虎交战
阴中隐阳
阳中隐阴青龙摆尾、白虎摇头可通经接气。
- 痛经可用的其他疗法是穴位注射#
贴敷#
拔罐#
耳针#
皮肤针#均适用。
- 治疗感冒的基本处方是风池#
列缺#
曲泽
大椎#
外关#曲泽多用于风热感冒。
- 急性腰扭伤经络辨证可分为足太阳型#
足少阳型#
带脉型#
督脉型#
任脉型
- 咸味药的作用有收敛
泻下#
利湿
补益
软坚#
- 穴位注射法其药液的注射剂量,一般根据不同穴位所在之部位,可注射0.1ml#
0.3~0.5ml#
0.5~1ml#
1~2ml#
2~5ml#
- 尿频,就诊时尿色黄而浑浊,肾区无叩击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88次/分。尿检示色黄、浑浊,白细胞(++)。针灸治疗可选用的穴位是葛根除能解肌退热,脉沉细或濡缓,用通脉四逆汤#
热厥者,用白虎汤#
阳虚便秘,用济川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