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抗菌药物治疗10~14天,待症状完全消失后即可停药

题目:患者,女性,25岁,孕7个月余,今日晨起突发畏寒、发热,测体温39.2℃,伴乏力,恶心,呕吐,下腹坠痛,排尿时有烧灼感,门诊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升高,尿常规见白细胞管型。查体肾区叩击痛(+)。

解析:急性肾盂肾炎疗程10~14天,治疗14天后,通常90%可治愈 。如尿菌仍阳性,应参考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继续治疗4~6周。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点是
  • 右腹肿块及消瘦、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为主

  • 解析:右半结肠癌病变早期就有大便习惯的改变,而非晚期表现,故A不对。右半结肠肠腔较大,肠壁薄易扩张,肠内容物多呈液态,故不易发生梗阻,可排除D;随着结肠癌病情的发展,肿瘤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现象,因此C、E均不确切。右半结肠癌早期约70%~80%的患者常有饭后右侧腹部隐痛和胀痛,活动后加剧,容易造成误诊,癌肿中心坏死继发感染后造成全身毒血症状显著,患者常表现为消瘦、低热和乏力等;右半结肠血供丰富,结肠癌肿生长快,瘤体大,故多数患者体表可扪及肿块,因此B正确。

  • [单选题]关于女性骨盆的重要径线,下列数值正确的是
  • 出口平面横径为9cm

  • 解析:入口前后径:也称真结合径,是耻骨联合下缘中点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1cm。中骨盆横径:也称坐骨棘间径,为两坐骨棘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10cm。出口后矢状径:骶尾关节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8.5cm。出口前矢状径:耻骨联合下缘至坐骨结节间径中点间的距离,平均值约为6cm。出口横径也称坐骨结节间径,为两坐骨结节内侧缘间的距离,平均值为9cm。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第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与生理”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风湿活动的正确判断指标是
  • C-反应蛋白增多

  • 解析: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和黏蛋白增高,此为风湿活动的重要标志。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风湿热病因发病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控制感染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手段是
  • 切断传播途径

  • 解析:世界卫生组织(WH0)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控制感染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手段是切断传播途径。

  • [单选题]肺炎球菌肺炎患者首选的治疗是
  • 青霉素G

  • 解析:肺炎球菌肺炎治疗首选青霉素G,80万U肌内注射,每4~6小时一次,热退后继续用药3天,一般疗程7~10天。 【该题针对“专业知识-肺炎临床表现和治疗”知识点进行考核】

  • [单选题]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
  • 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

  • 解析: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是无菌操作,不用无抗菌能力的水冲洗切口,缩短患者在监护室的滞留时间,敷料被体液渗透立即更换,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处理不同患者之间和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伤口均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等。

  • [单选题]下列可能与风湿热病有关的致病因素为
  • 病毒感染

  • 解析:近年研究提示病毒也是风湿热致病因素,但尚未被公认。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风湿热病因发病机制”知识点进行考核】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消化内科学(副高) 中医全科学(副高) 中医外科学(副高) 护理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技术(副高) 健康教育主治医师(代码:365) 推拿按摩学主治医师(代码:349) 住院医师规培(针灸科) LA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