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扩张型心肌病
题目:男性,40岁,动后心悸、气短5个月,夜间不能平卧2周。超声心动图示:全心扩大,以左侧增大为著;二尖瓣前叶舒张活动振幅降低,瓣口开放小,呈钻石样双峰图形,余未见异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扩张型心肌病的主要特征是左心室或双心室扩大和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伴或不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收缩期泵功能衰竭),是扩张型心肌病的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确诊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纠正缺氧的首选措施是
机械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
解析:属临床技能判断题,中等难度。考查考生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治疗选择的理解能力。(1)ARDS已被确诊,由于ARDS时大量肺泡不均匀性萎陷,重力依赖区肺泡萎陷明显,而非重力依赖区肺泡仍保持开放状态,因此ARDS治疗的重要环节是改善氧合,并避免肺泡随呼吸反复开放、闭合所造成的剪切力损伤,而机械通气可提供充分的通气和氧合,以支持器官功能。尤其是适当的呼气末正压通气可使呼气末肺容量增加,萎陷了的小气道和肺泡再开放;肺泡内正压亦可减轻肺泡水肿,从而改善肺泡弥散功能和通气/血流比例,减少肺内分流,达到改善氧合功能和肺顺应性的目的,因此E选项为正确答案。(2)无创正压通气:应在急性肺损伤时为首选,其次为面罩给氧、鼻导管高浓度给氧,故A、C、D选项可排除。(3)鼻导管低浓度给氧仅应用于慢性呼吸衰竭,故B选项可排除。
[单选题]阈刺激是指
阈强度的刺激
解析:刺激要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一定的刺激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和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任何刺激要引起组织兴奋,刺激的三个参数必须达到某一临界值,即阈值。如果固定刺激的持续时间和强度一时间变化率,那么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阈刺激。强度阈和刺激阈都是范围概念,答案选E。
[单选题]肱骨中下1/3骨折最可能导致
桡神经损伤
解析: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从臂丛神经后束发出的桡神经经内后方紧贴骨面斜向外前方进入前臂,此处骨折易发生桡神经损伤。因此选A。
[单选题]关于痈切开引流方法,除一般要点外,正确的引流切口应选择
做“+”或“++”形切口
解析:因痈的病理是化脓性感染,常沿着毛囊底部深筋膜向外扩展,形成毛囊群感染,有多个脓头,与其他脓肿手术方法不完全相同,单做一个切口常引流不畅、不彻底,需做“+”或“++”形切口才能达到广泛引流的目的。
[单选题]男孩,5岁。近4个月发现右侧腹部有一肿物,增长迅速,行经腹肾切除术,病理为肾母细胞瘤。术后首选的辅助治疗方法是
放射治疗
解析:肾母细胞瘤的治疗:①肾切除术:早期可经腹行患肾切除。②综合治疗:应用手术、化疗、放疗等效果较好。由于儿童肾母细胞瘤对放疗较敏感,故肾切除术后常辅以放疗。因此本题选B。
[单选题]男,30岁。饥饿时上腹痛10年,间断发作,未系统诊治。一天前排黑色糊状便1次,约200g。最可能的原因是
消化性溃疡
解析:该题是考查呕血病因的分析判断能力。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病因是消化性溃疡。该病例上腹饥饿痛病史10年,未系统诊治,伴有少量黑便,首先考虑可能是消化性溃疡。所以正确答案为B。该题难度为易,答案选择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对消化性溃疡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够。
[单选题]新生儿期接种的疫苗应是
卡介苗
解析:新生儿期是指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国家免疫程序规定:此期间需要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所以题1选A。出生后8个月需要接种麻疹疫苗,因此题2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