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40
题目:某次语文竞赛共有5道题(满分不是100分)。丁一只做对了(1)(2)(3)三题得了16分;于山只做对了(2)(3)(4)三题,得了25分;王水只做对了(3)(4)(5)三题,得了30分;马强只做对了(1)(4)(5)三题,得了28分;张灿只做对了(1)(2)(5)三题,得了21分,李明5个题都做对了,他得了多少分?( )
解析:根据题意:将丁一、于山、王水、马强、张灿5人合在一起,这样一来(1)(2)(3)(4)(5)这5个题每个题都做对了3遍,于是他们5个人的总分恰好是这份试题总分的3倍,由此可求出李明的得分。5人得分总和是:16+25+30+28+21=120(分),5道题满分总和是l20÷3=40(分)。故本题选A。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解析:B项分析错误,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生活中的巴金。
[多选题]法在与相近的社会规范(如道德、宗教、政策等)相比较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特殊象征和标志有哪些?( )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 (⊙o⊙)
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具有普遍性
解析:BCD法的特征是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但道德、宗教、政策也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单选题]某乙欲经营服装市场,需要一定的资金,于是盯上了个体户某甲。一日,某乙潜入某甲家中,将某甲杀死,然后将室内现金洗劫空,共计10万元。对某乙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 )
只构成抢劫罪一罪( ⊙o⊙ )
解析:C【解析】某乙的行为符合了牵连犯的构成要件。牵连犯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行为与目的行为或者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某乙潜入某甲家将某甲杀死是服务于目的行为抢劫财物,因此,只能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