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被T细胞识别时,与MHCⅡ类分子结合
题目:关于超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超抗原不需APC处理,只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结合部位在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外侧,MHC-I类分子不参与作用,T细胞反应频率为5%~20%。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由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临床最常见的肠外感染是
泌尿系感染
解析:大肠埃希菌是临床分离到的革兰阴性杆菌中最常见的菌种,常引起各种类型的感染,肠外感染中最常见的是泌尿系感染。
[单选题]Westard多规则质控方法的主要特点,下列哪项除外
只能对多个批号质控值进行评价
解析:Westard多规则质控法选用的两份定值血清的浓度为甲为医学决定水平的上限,乙为医学决定水平的下限。
[单选题]关于T细胞功能检测的皮肤试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岁以内儿童因未致敏,所以无法对任何抗原呈阳性反应
解析:2岁以内儿童因未致敏,只要有一种抗原皮试阳性,即说明T细胞功能正常。
[单选题]国际公认的细菌保藏权威机构是
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和德国微生物及细胞保藏中心(DSM)
解析:国际公认的细菌保藏权威机构是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和德国微生物及细胞保藏中心(DSM)。
[单选题]选择性培养基要选择融合的
脾细胞与瘤细胞
解析:鼠脾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它具有抗体分泌功能,但在体外不能长期生长;而小鼠骨髓瘤细胞则可在体外培养无限分裂增殖,二者杂交融合,其特性互补,形成在体外无限增殖分裂并产生McAb的杂交瘤细胞。因此选择性培养基要选择融合的脾细胞与瘤细胞。
[单选题]检验样本在临床实验室内部传递的过程属于
检验前过程
解析:检验全过程分为检验前过程、检验中过程和检验后过程,检验前过程又称分析前阶段。按ISO15189的定义:分析前阶段起始于临床医生的申请,历经患者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部传递,至检验分析过程开始时结束。
[单选题]速率法测酶,所测定的是
表现酶活性的酶蛋白
解析:本题考查速率法有关概念,速率法是在酶反应过程中,用仪器监测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通过计算求出酶反应初速度。
[单选题]溶栓治疗通常选用的监测指标为
FIB、TT、FDP
解析: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①Fg、TT和FDP。②TAT。
[单选题]患儿男,12岁。因腹泻1天来门诊求治。粪常规示:暗红色果酱样,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少量白细胞,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急性阿米巴痢疾
解析:阿米巴痢疾的大便性状为暗红色果酱样,红细胞多;细菌性痢疾以黏液和脓细胞为主,可见巨噬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