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阴虚动风证

题目:常见手足蠕动症状的证候是( )

解析:阴虚动风的临床表现:手足震颤、蠕动,肢体抽搐,眩晕耳鸣,口咽干燥,形体消瘦,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患者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其临床意义是( )
  • 寒证

  • 解析:结合患者症状属寒证。阳气不足,机体失于温煦,故见形寒肢冷,肢冷蜷卧面色白。阴寒内盛,津液未伤故口淡不渴。寒邪伤阳,失于温化水液,痰、涎、涕清稀,排泄物清冷。

  • [单选题]目前诊断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 胃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 解析: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常见检查项目包括以下几种:1、胃镜检查及活检(胃镜检查的同时,取活组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是诊断慢性胃炎的最可靠的方法。)2、幽门螺旋杆菌检测。3、X线钡餐造影

  • [单选题]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 )
  • 风寒

  • 解析: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塞不通,多属外感风寒,多因风寒束肺,肺失肃降所致。

  • [单选题]患者,男性,55岁。2周来感乏力,食欲不振,血清ALT、750U/L,血清总胆红素53μmol/L,抗-HAVIgM、HBsAg、抗-HBc、抗-HCV均阴性,抗-HEVIgM阳性。诊断应考虑
  • 急性病毒性肝炎,戊型

  • 解析:急性病毒性肝炎:①急性黄疽性肝炎:起病较急,有畏寒、发热、乏力、厌食、厌油、恶心、呕吐等症状,约1周后尿色深黄,继而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疽,肝脾均可肿大,肝区触叩痈明显,约经2-3周后黄疽逐渐消退,精神、食欲好转,肝肿大逐渐消退,病程约1-2个月。②急性无黄疽性肝炎:起病销缓,一般症状较轻,大多不发热,整个病程中始终无黄疽出现,其他症状和体征与急性黄疽性肝炎相似,但发病率高,约占急性肝炎总人数的70%。90%。

  • [单选题]患者因家庭不睦,经常有右侧胸胁疼痛,状如火灼,并伴有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大便干燥,小便短少之症。查体表现为:胸胁局部无明显皮损,舌红苔黄燥,脉象弦数。此患者胸胁痛是
  • 肝胆火盛

  • 解析:该病例是因情志不遂而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形成肝胆火盛。胁痛如火灼,口干口苦,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数等皆为火盛之候。

  •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决定寿夭的基本因素是
  • 肺气充盛

  • 解析:脏腑功能协调,肾精充盛,肾气充盛,与天地融为一体,先天禀赋先天禀赋的强弱是决定人之寿夭的主要因素。

  • [单选题]女性易患尿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是( )
  • 解剖生理因素

  • 解析:女性易患尿路感染的最主要原因是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女性的尿道较男性短且宽弛,细菌易于进入。

  • [单选题]患者,男,35岁。时常胃痛伴有吐酸,经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宜选用的药物是
  • 海螵蛸

  • 解析:海螵蛸功效是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主治证为遗精,带下;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胃痛吐酸;湿疮.湿疹,溃疡不敛。故治疗该病证宜选海螵蛸。

  • [单选题]巴豆内服剂量是( )
  • 0.1~0.3g

  • 解析:巴豆治疗寒积所致。外用适量。大多制霜用,以减轻毒性。内服:入丸、散,0.1~0.3g

  • 推荐下载科目: 精神病学(正高) 妇产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0)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计划生育主治医师(代码:360) 中医肛肠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7) 外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70) 理化检验技术(师)(代码:211) 辽宁初级药士 口腔执业医师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儿科)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