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567.95亿元
题目:2004年,我国海洋电力业增加值约为( )。
解析:从文中可知2005年海洋电力业增加值为6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可知2004年海洋电力业增加值约为:606÷(1+6.7%)≈567.95(亿元)。故选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王某从某商场购得一台电暖器(商场未声明有质量问题),放置一年半后使用时因漏电而受伤,为此花去医疗费3000元。根据诉讼时效的规定,王某起诉获法院的支持。请问这是根据下列何法?( )
《民法通则》或《产品质量法》
解析:D【解析】本题考查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首先明确可以根据《产品质量法》的2年诉讼时效提起诉讼。另外,诉讼时效的起算点是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时,而在本案中,当事人显然是在受到权利侵害之时才知道权利受侵害,因此仍然可以满足《民法通则》第l36条规定的l年的诉讼时效的规定,可以根据《民法通则》提起诉讼。
[单选题]下列有关剥夺政治权利的说法,哪个是不正确韵?( )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有权参加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解析:(1)《刑法》第56条规定,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该条是采用罗列加概括的方式规定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刑的范围的,即对于明确罗列的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犯罪分子可以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外,还可以对其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适用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因此,对于故意伤害、盗窃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如果犯罪分子主观恶性较深、犯罪情节恶劣,罪行严重的,也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多选题]下列有关法的强制性与国家强制力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
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力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不可或缺
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性的外在力量渊源,对法来说可有可无
解析:BC法本身只有国家强制性而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法的强制性的外在力量渊源,是法的最终保障。
[多选题]清朝对职官进行考绩的考核标准是( ).
四格
六法
解析:清朝的职官考绩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使用这两种考绩制度进行考核的标准是“四格”和“六法”。所谓“四格”是指“才”(指才干,分长、平、短三等),“守”(指操守,分廉、平、贪三类),“政”(指政务,分勤、平、怠三类),“年”(指年龄,分青、中、老三类)。所谓“六法”是指“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足”“年老”“有疾”等六个方面的缺失。
[单选题]小镇通过上述线路引水,由于过度引用河水将导致( )。
乙河下游方向河段净化能力下降
解析:由上题知小镇从乙河抽水,过度引水会使下游方向.f段净化能力下降。
[单选题]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妨害公务罪的行为是( )。
乙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有公司经理依法履行组织生产经营职责的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刑法》第277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依照第一款豹规定处罚。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这是刑法关于妨害公务罪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妨害公务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1)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2)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3)在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4)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虽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但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所以,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可以分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等。本题中,选项ACD的犯罪对象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人大代表和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选项ACD都构成了妨害公务罪,而选项B中的国有公司经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