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过氧化物酶
题目:肌酐酶法测定中没有使用的酶是
解析:肌酐酶法中使用的酶有:肌酐酶,肌酸激酶,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血小板体积增大可见于( )。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MYH9综合征
[单选题]类白血病反应常见于
感染
解析:类白血病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疾病或外界因素激发后,造血组织出现的一种异常反应,其血象类似白血病但不是白血病,因此称类白血病反应(类白反应)。类白血病反应通常是由于严重感染、某些恶性肿瘤、药物中毒、大量出血和溶血反应等刺激造血组织而产生的异常反应,表现为周围血中白细胞显著增多,并有幼稚细胞出现。
[单选题]男,36岁,患慢粒3年,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近期出现乏力、低热、盗汗,脾肋下4cm,血红蛋白70g/L。应首先考虑的诊断
慢粒急变
[单选题]凝血酶可以激活
因子Ⅷ
解析:凝血因子Ⅰ、Ⅴ、Ⅷ、Ⅻ是凝血酶敏感因子。
[单选题]女性,20岁,头晕乏力伴皮肤黄染2周;体检:巩膜轻度黄染,脾肋下2cm;化验:Hb60g/L,网织红细胞15%,有血红蛋白尿。关于该病的骨髓象,叙述错误的是
幼红细胞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
解析:幼红细胞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见于缺铁性贫血,该病应诊断为溶血性贫血。
[单选题]关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猩红热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
解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浓度在1d内有波动,白天低、夜间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变异可达30多倍,与糖皮质激素脉冲式分泌有关。寄生虫感染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达10%以上。传染病感染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减低,在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暂时性增高。但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低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急性传染病,如伤寒极期。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引起假阴性的原因
溶血反应
被检红细胞悬液过浓或过淡
被检红细胞敏感度过低
标准血清不合乎要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