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血浆维生素C测定

题目:女性,9岁,有挑食、偏食习惯,不爱食用蔬菜和水果。近日常诉牙龈出血、牙龈肿胀。

解析:1.维生素C缺乏症可表现为出血、齿龈炎及骨质疏松,结合该患儿偏食,蔬菜、水果(维生素C含量高)进食较少,故诊断为维生素C缺乏症。 3.该患儿症状较轻,故选口服维生素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肠内营养监控除外(  )。
  • 肝功能实验

  • 解析:肝损害是肠外营养实施中常见的并发症,所以肝功能实验是肠外营养监控的一个主要内容,因此选D。

  • [单选题]对外科病人使用肠外营养治疗,非蛋白能量(NPC)中脂肪和糖供能量比例应为
  • 50%∶50%

  • 解析:非蛋白能量(NPC)中脂肪和糖供能量比例应为50%∶50%。

  • [单选题]体力活动水平的正确概念是(  )。
  • 某人24h消耗的总能量与其基础代谢能量之比

  • 解析:体力活动水平指每人一天24h消耗的总热量与基础代谢能量之比值。

  • [单选题]下列饮食治疗中,不适合尿毒症患者的是(  )。
  • 低钙饮食

  • 解析: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的损害合成活性维生素D3能力下降,血钙降低,导致肾性骨病,骨质疏松,因此不适合低钙饮食。

  • [单选题]成人糖尿病饮食中糖类产热比应为(  )。
  • 50%~60%


  • [单选题]以下哪项不属于食品污染物范畴(  )。
  • 河豚毒素

  •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食品污染物的定义,河豚毒素是天然有毒物质而非食品污染物。

  • [单选题]营养教育是直接或间接地改善个体与群体的知、信、行的各种方法、技术和途径的组合。其中,“知、信、行”指的是(  )。
  • 知识-态度-行为

  • 解析:营养教育中运用到的几种行为理论:①知信行理论模式,将人们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②健康信念模式,用于解释人们的预防保健行为。③计划行为理论模式,对行为意向及行为本身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知信行模式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它将人类行为的改变分为获取知识、产生信念及形成行为3个连续过程,可用F式表示:知识-信念-行为。其中,“知”为知识、学习,“信”为信念、态度,“行”为行为、行动。知信行模式认为: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的产生和改变是目标。人们通过学习,获得相关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的信念和态度,从而促成健康行为的产生。

  • [单选题]胃切除后的患者饮用饮料的时间应在(  )。
  • 餐前后30分钟

  • 解析:胃切除术后,患者的胃容积减少。为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在进餐前30分钟喝饮料,尽量使胃内排空;而进餐时只吃较干食物,不喝水,可以在进餐后30分钟喝饮料,从而避免食物被快速冲入小肠,并能缓慢通过小肠,并促进食物的进一步吸收。

  • 推荐下载科目: 心血管内科(正高) 胸心外科(正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中医妇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1) 推拿按摩学主治医师(代码:349) 护理学(护师)(代码:203) 临床医师定期考核 LA医师 初级护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