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窦房结、房室交界区
题目:患者男性,62岁,阵发性胸闷、气短1个月。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动态心电图发现夜间有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性逸搏心律。
解析:具有起搏功能的结构有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心房内特殊传导纤维和心室内特殊传导纤维。自律性最高的是窦房结,当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时,次级起搏点房室交界区替代窦房结工作,形成交界性逸搏心律,防止心脏停搏。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1957年,首先研制出动态心电图仪的学者是
Norman J.Holter
解析:1957年,美国NormanJ.Holter首先发明和研制成功连续记录体表心电图的记录仪。因此,动态心电图又称为Holter监测。
[单选题]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时,左右下肢电极不能放置于同一侧下肢的原因是
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能力
解析: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安装有右下肢反驱动电路,能有效抑制交流电干扰。如将左、右下肢电极放在同一侧下肢上等于取消了此功能,从而降低了抗交流电干扰的能力。
[单选题]产生心电图机内部噪声的主要原因是
放大器元件内部电子的不规则热运动
解析:心电图机内的放大器元件内部电子的不规则热运动是产生心电图机内部噪声的主要原因,其他选项为记录心电图时产生外部噪声和干扰的原因。
[单选题]采用食管心电图进行食管电极定位时,最佳的起搏位置是
P波正负双向,高振幅的部位
解析:食管心电图P波形态为正负双向,且高振幅,表示电极导管位于心房区,常是最佳的起搏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