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全血、红细胞等保存1周以上就可输注

题目:下列哪项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HTLV-Ⅰ/Ⅱ经血液传播

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因HTLV-Ⅰ/Ⅱ只感染淋巴细胞,不存在于血浆中,故使用去细胞的血浆制品不会传播HTLV;血液制品如全血、红细胞等,保存14天以上则HTLV不再有传播能力。鉴于HTLV-Ⅰ/Ⅱ在我国一般人群中感染率很低,建议可在HTLV流行区如福建莆田等局部地区先对献血者进行筛查,同时对全国各省区继续进行流调。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 辅助事务管理功能


  • [单选题]HIV窗口期的特点
  • 以上都是


  • [单选题]200ml全血分离的洗涤红细胞容量应为多少;400ml全血分离的洗涤红细胞容量应为多少
  • 125ml±10%;250ml±10%


  • [单选题]采血混匀秤质量控制,检查频率和质量标准分别是
  • 每台1次/月,混合频率15~20次/分,称重为实际重量(g)±1%

  • 解析:采血混匀秤质量控制:(1)检查频率:质控部门每月对每台采血混匀秤的混合频率及称重准确性检查1次。(2)质量标准:采血混匀秤的混合频率应为15~20次/分钟,称重标准应为实际重量(g)±1%。(3)混合频率检查:启动采血混匀秤使晃盘晃动,用秒表观察晃盘1分钟内晃动次数。(4)称重准确性检查:启动采血混匀秤,在晃盘上放置经当地计量部门标定合格的标准砝码,观察采血秤数字显示屏上显示代表重量(g)的数值。检查范围为采血常用称重范围。

  • [单选题]有关混杂偏倚的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在设计时,应可能将所有的混杂因素进行配比

  • 解析:混杂因素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性别、年龄、居住地等是最常见的混杂因素设计时对研究对象做某种限制,以获得同质的研究样本;对照选择时以匹配的办法保证两组在一些重要变量上的可比性;抽样时严格遵守随机化的原则等措施,来防止混杂偏倚的产生;分析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或多因素分析的方法。

  • [单选题]下列对干扰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IFN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可直接杀灭病毒

  • 解析:干扰素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细菌内毒素、人工合成的双链RNA等)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一类分泌性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分为IFNa、IFNβ和IFNy。IFN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ntiviralprotein,AVP)发挥抗病毒效应(抑制病毒复制和增殖);IFN的抗病毒作用是抑制,而不是杀灭;IFN作用具有广谱性,对多种病毒都有一定的作用;IFN有种属特异性,受种属特异性的限制,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发挥作用迅速,病毒感染后几小时内就能起作用。此外IFN还具有免疫调节活性及抗肿瘤活性。

  • [单选题]低钙血症时心电图改变是
  • T波正常、Q-T间期延长

  • 解析:正确答案应是A。B显示高血钾,C显示低血钾,D显示心肌缺血,E显示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 [单选题]TMB在HRP作用后由无色变蓝色,加入硫酸终止反应后呈黄色。TMB稳定性好,显色反应过程无需避光,已成为目前ELISA应用最为广泛的底物。TMB最大吸收峰是
  • 450nm


  • [单选题]关于抗凝血酶Ⅲ(AT-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具有抗凝血酶、活化因子Ⅷ的作用


  • 推荐下载科目: 职业病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技术(正高) 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3) 临床医学检验学主治医师(代码:352)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CT医师 LA技师 PRK-LASIK医师、技师 药学(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