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E

杏仁 青蒿 赤小豆 面粉 苍耳草

题目:在神曲原料组成中有

解析:神曲:取杏仁、赤小豆碾成粉末,与面粉混匀,加入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药汁,揉搓成捏之成团,掷之即散的粗颗粒状软材,置模具中压制成扁平方块(33cmX20cmX6.6cm),用鲜苘麻叶包严,放入箱内,按品字形堆放,上面覆盖鲜青蒿。置30℃~37℃,经4~6天即能发酵,待药面生出黄白色霉衣时取出,除去苘麻叶,切成2.5cm见方的小块,干燥。每100kg面粉,用杏仁、赤小豆各4kg,鲜青蒿、鲜辣蓼、鲜苍耳草各7kg。药汁为鲜草汁和其药渣煎出液。答案选ABCDE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按《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注意事项】项下应列的内容包括
  • 需要慎用的情况

    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用药过程中需观察的情况

    用药对于临床检验的影响

  • 解析:按《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注意事项下应列出使用时必须注意的问题,包括需要慎用的情况(如肝、肾功能的问题),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如食物、烟、酒),用药过程中需观察的情况(如过敏反应,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肾功)及用药对于临床检验的影响以及与中医理论有关的证候、配伍、妊娠、饮食等。故选ABCD。

  • [多选题]通常用于化合物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有
  • 溶剂法

    水蒸气蒸馏法

    升华法

  • 解析:从药材中提取化学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后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十分有限,大多数情况下是采用溶剂法。溶剂法系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一般如无特殊规定,药材需经干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表面,提高萃取效率。一般而言,植物成分中,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小,易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而糖苷、氨基酸等类成分则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至于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子或离子形式)随溶液而异,故溶解度将随pH而改变。但是,从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时,由于存在多种成分间的相互助溶作用,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因此,从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很难有一个固定的模式。答案选ADE

  •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 )
  • 是否含有毒成分

    整体是否有毒

    用量是否适当

  • 解析:确定药物有毒无毒的依据包括是否含有毒成分、整体是否有毒、用量是否适当。

  • [单选题]真武汤可
  • 增强西药利尿药作用

  • 解析:木防己汤、真武汤等与西药利尿药联用,可以增强利尿效果。

  • [单选题]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是( )。
  • 变态反应

  • 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是"不良反应的分类"。变态反应,亦称药物过敏反应,本质上是一类病理性免疫反应,由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引起,与药物的药理作用无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单选题]产复康颗粒除能祛瘀生新外,又能
  • 补气养血

  • 解析:本组题考查常用中成药产复康颗粒、下乳涌泉散、通乳颗粒的功能。产复康颗粒的功能是补气养血,祛瘀生新。下乳涌泉散的功能是舒肝养血,通乳。通乳颗粒的功能是益气养血,通络下乳。

  • [多选题]火邪致病的特点是
  • 其性炎上

    耗气伤津

    生风动血

  • 解析:l、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阳主燥动而向上,火热之性,亦升腾上炎,故属阳邪。因此,火热伤人,多见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等症。又因其主动而炎上,故火热伤人则常见神明扰乱,表现为心烦、失眠、狂躁妄动、神昏谵语等。2、火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津液耗伤。故火热邪气致病,除见高热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阴亏征象。此外,还认为火热亢盛,极易损伤正气,而使全身功能减弱。所以又有“壮火食气”之说。“壮火”,这里指火热邪气。3、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侵袭人体,燔灼肝经,耗伤阴津,使筋失其滋养濡润而致运动失调,引起“肝风内动”,称为“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为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目睛上视、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此外,火热之邪可以加速血行,灼伤脉络,甚则迫血妄行而逸出脉外,而致各种出血,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肤紫斑、妇女月经过多及崩漏等。4、火热易发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则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其临床表现以疮疡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故此题应选ACE。

  • [多选题]止咳平喘的中成药常含有的西药成分有
  • 麻黄碱

    氯化铵

    异丙嗪

  • 解析:考查对含西药组分中成药的品种及使用注意事项的掌握。

  •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职业病学(正高) 急救护理(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副高) 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2) 口腔颌面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5) 放射医学技术(师)(代码:206)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师)(代码:207) 住院医师规培(中医全科) 核医学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