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后法优于前法

题目:以默示方式终止法律效力时,通常遵循的原则是( )。

解析:解析:法律的效力终止的方式包括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默示废止是指在适用法律上出现新法和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故选B项。A、C、D项表述的情形属于法律效力位阶所遵循的原则,而非法律效力终止的问题。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多选题]法律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包括( )。
  • 选择和确认

    加速或延缓其发展

    保障和促进

  • 解析:解析:法律对经济基础的作用属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而上层建筑是无法改变和创造经济基础的,因此C不正确,其余都是正确表述。

  • [单选题]民国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法规定对配偶不得自诉。
  • 正确

  • 解析:解析:南京国民政府刑事诉讼立法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严格限制自诉权。其内容主要有三:一是“同一案件经检察官终结侦查者,不得再行自诉”;二是凡法定的—“告诉或请求乃论”之罪,“已不得为告诉或请求者,不得再行自诉”;三是“对于直系尊亲属或配偶,不得提起自诉”。因此,本命题的观点是正确的。

  • [多选题]下列有关唐朝“十恶”的说法正确的有( )。
  • “十恶”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

    唐律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

    唐律规定凡是犯十恶罪的,不适用八议等规定,而且为常赦所不原

  •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十恶”,所谓“十恶”是隋唐以后历代法律中规定的严重危害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为常赦所不原的十种严重犯罪,渊源于《北齐律》的“重罪十条”。可见,A项是正确答案。隋朝《开皇律》在“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加以损益,确立了“十恶”制度。唐律承袭此制度,将“十恶”列入《名例律》之中。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唐律“十恶”的具体内容为;(1)谋反,即图谋反对皇帝,推翻封建君主政权的犯罪,(2)谋大逆,即图谋毁坏宗庙、陵寝以及宫阙的犯罪;(3)谋叛,即图谋背叛朝廷;投奔外国酌犯罪;(4)恶逆,即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等尊长的犯罪,(5)不道,即杀一家非死罪三人以上和肢解人的犯罪,(6)大不敬,即盗窃神御之物,盗窃、伪造御宝,指斥乘舆,无人臣之礼等的犯罪;(7)不孝,即告发或者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母在而别籍异财等的犯罪。(8)不睦,即谋杀以及卖缌麻以上亲,殴打或者告发丈夫以及大功以上尊长的犯罪;(9)不义,即杀本属府主、刺史、县令、现授业师等犯罪;(10)内乱,即奸小功以上亲,或者奸父、祖妾的犯罪。唐律中“十恶”制度所规定的犯罪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为侵犯皇权与特权的犯罪,包括三谋犯罪和大不敬;二为违反典礼教化与封建伦理纲常的犯罪,包括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五罪;三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犯罪,包括不道一罪。可见,C项表述错误。唐律将这些犯罪集中规定在名例律之首,并在分则各篇中对这些犯罪相应规定了最严厉的刑罚。丽且,唐律规定,凡是犯十恶者,不适用八议等规定,且为常赦所不原,此即俗语所谓“十恶不赦”的渊源,这些特别规定充分体现了唐律的本质在于维护皇权、特权、传统的伦理纲常以及伦理关系。可见,D项是正确答案。

  • [多选题]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候选人,由( )提名、推荐。
  • 选民10人以上联名

    各人民团体

    各政党

  • 解析:解析:此题考的是有关选举制度的内容。本题是有关选举制度程序的内容,考生简单记住即可。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初中 自考公共课 考研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成考(高升专/本)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