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T管造影
题目:男性,45岁,因乙肝后肝硬化行原位肝移植术后1个月,常规抗病毒、保肝及抗排斥治疗。肝功能恢复正常后出院。出院后一周突发黄疸、发热再次住院,检查发现T管引流液内可见絮状物。
解析:肝移植术后并发症,胆道合并症首选的检查是胆道造影,是胆道合并症的金标准,本题答案选择C。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多选题]有关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下列哪几项是正确的
常易出血和形成溃疡
局部不一定扪及肿块
可出现淋巴和血行转移
消瘦、乏力、发热常为晚期表现
解析:对于肿瘤来说,体表或浅在的肿瘤,肿块常是第一表现,深部或内脏的肿块不易触及,但可出现脏器受压或空腔器官梗阻症状,答案A描述不正确,本题答案选择BCDE。
[单选题]"通因通用"适用于( )
食积泄泻
[多选题]对肝的系统连属,表述正确的是( )
肝在液为泪
肝合筋而华爪
肝开窍于目
[多选题]运动实验的禁忌证包括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心力衰竭
肺栓塞
[多选题]下列有关乳腺癌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乳腺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的过程
乳腺癌多发生乳房的外上象限,早期表现是乳房出现单个无痛的小肿块,肿块生长较为迅速
炎性乳癌要注意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区别
浸润性乳腺癌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是应用辅助化疗的指征
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治疗上应施以综合治疗
解析:乳腺癌发病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多见于外上象限。最早表现是患侧乳腺出现无痛、单发的小肿块。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内不易推动,癌块的增长速度较快。乳腺癌是全身性疾病,治疗上应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乳腺癌是实体瘤中应用化疗最有效的肿瘤之一,化疗在整个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疗指征是浸润性乳腺癌伴有腋淋巴结转移。浆细胞乳腺炎是乳腺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炎性细胞中以浆细胞为主,主要症状以炎症为主,有自愈的可能;炎性乳癌较少见,发展迅速,预后差,局部皮肤可呈炎症样表现,症状与炎性乳癌相似,在临床应多加注意。
[多选题]对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患者术前加用碘剂,叙述正确的是
碘剂的作用是减少术中出血,便于手术操作
常用制剂为复方碘溶液
不准备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律不用服碘剂
解析:药物准备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甲亢症状较重者,先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症状控制后停药改服碘剂;②甲亢症状较轻者可单用碘剂;③对抗甲状腺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好的患者,常用制剂为复方碘溶液,一般约2周(不宜超过6周)。凡不准备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律不要服用碘剂。可以手术的指征是患者情绪稳定、睡眠好转、体重增加;脉率<90次/分;基础代谢率<+20%;甲状腺腺体变硬缩小。故答案应选ABCE。
[多选题]结节性甲状腺肿之所以需要手术是因为
继发甲亢
可有恶变
压迫呼吸道
合并胸骨后甲状腺肿
吞咽困难
解析:胸骨后甲状腺肿、结节较大有压迫症状、结节影响外观和生活的、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怀疑恶性患者需要手术。
[多选题]以下哪些是造口旁疝发生的原因( )
手术无菌操作不严格,止血不彻底,术后出现切口感染
麻醉不满意,强行牵拉缝合,局部张力过大以及各层组织对合不良
造口位置选择不当:经腹直肌旁、腹膜外造口,造口旁疝发生率相对较高
解析:造口旁疝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造口本身,造口势必造成局部的腹壁出现缺损,时间久了就容易使造口旁原来的孔隙变大,从而导致造口旁疝的发生。如果患者合并剧烈咳嗽、排尿困难、腹水等使腹内压升高的因素时,则造口旁疝的发病率更高。此外,患者营养状况不良、术后造口位置的伤口感染以及手术时的不当操作也会增加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本题答案中ABD描述正确。
[多选题]急腹症诊断不明时的非手术疗法指征为
症状及体征已稳定或好转者
腹膜刺激症状不明显或局限化者
起病已超过3日以上,病情无明显恶化者
解析:在给出的答案中经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的,就需要手术探查治疗;经用少量吗啡类止痛剂即好转者,只是缓解了疼痛,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没过多的帮助,不能作为非手术治疗的指征,本题答案选择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