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原发性肝细胞癌

题目:患者男性,55岁,主因右上腹疼痛40余天,B超发现肝脏有占位性病变,患者既往有30余年的乙型肝炎病史,甲胎蛋白:600μg/L。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解析:根据病例描述,该患者最可能是原发性肝细胞癌。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
  • 电解质、pH和温度

  • 解析:①电解质: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后,虽由亲水胶体变为疏水胶体,若溶液中无电解质参加,仍不出现可见反应。②酸碱度:抗原抗体反应必须在合适的pH环境中进行。蛋白质具有两性电离性质,因此每种蛋白质都有固定的等电点。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6~9进行,有补体参与的反应pH为7.2~7.4,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反应。③温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加速分子运动,抗原与抗体碰撞机会增多,使反应加速。一般为15~40℃,常用的抗原抗体反应温度为37℃,温度如高于56℃,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每种试验都有其独特的最适反应温度要求。此外,适当振荡也可促进抗原抗体分子的接触,加速反应。

  • [单选题]方法比较试验中的比较方法应是
  • 参考方法

  • 解析:方法比较试验中的比较方法是参考方法。

  • [单选题]在酶活性测定时,底物浓度最好是Km的
  • 10~20倍

  • 解析:在酶活性测定时,为了保证酶活性与反应速度成正比,底物浓度必须足够大,根据米氏方程,底物浓度至少是Km的10~20倍,反应才能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1%~95%。

  • [单选题]微量法测血细胞比容,相对离心力要求是
  • 12 500g

  • 解析:微量法相对离心力RCF以10 000~15 000g为宜。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急性ITP常伴发的症状
  • 心律失常

  • 解析:急性ITP见于3~7岁的婴幼儿,紫癜出现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急骤,常伴有发热、皮肤紫癜、黏膜出血和内脏(胃肠道、泌尿道)出血等,少数病例可发生颅内出血。

  • [单选题]若要将抗体保存5~10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 真空干燥保存

  • 解析:采用真空干燥冻干机除去抗血清的水分,封装后可长期保存,一般在冰箱中5~10年内效价不会明显降低。

  • [单选题]以下关于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说法错误的是
  • 在一定条件下,抗体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

  • 解析:抗原抗体达到一定比例时形成可见的沉淀环;在一定条件下,抗原含量越高,沉淀环越大。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妇产科学(副高) 中医眼科学(副高) 放射医学技术(副高) 呼吸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05) 普通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17) 广东省药学专业初级 口腔助理医师 医学临床三基(医院管理分册)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助产士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