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题目:已发现人体组织中的元素有20多种,把维持正常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称为必需微量元素,它们是构成人体组织、维护生理功能、生化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解析:1.目前已发现的微量元素有20余种,包括铁、碘、铜、锰、锌、钴、铬、硒、氟、硅、锡、钒等微量元素,这些都与机体的生命活动关系密切。 2.碘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呆小病有一定关系。 3.1990年FAO/IAEA/WHO 的专家委员会,根据1973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将以往已确定的“必需微量元素”重新进行分析归类,共分为3类:第一类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Fe)、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8种;第二类为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锰(Mn)、硅(si)、镍(Ni)、硼(B)、钒(V)5种;第三类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对人体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包括氟(F)、铅(Pb)、镉(cd)、汞(№)、砷(As)、铝(A1)、锂(Li)、锡(Sn)。 4.铁在微量元素中排行“老大”,它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人体内总共含铁4~5g,其中60%~70%存在于血红蛋白中。 5.1990年FAO/IAEA/WHO 的专家委员会,根据1973 年以来的研究成果和认识,将以往已确定的“必需微量元素”重新进行分析归类,共分为3类:第一类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Fe)、碘(I)、锌(Zn)、硒(Se)、铜(Cu)、钼(Mo)、铬(Cr)、钴(Co)8种;第二类为人体可能必需的微量元素,是锰(Mn)、硅(si)、镍(Ni)、硼(B)、钒(V)5种;第三类具有潜在毒性,但在低剂量时,对人体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包括氟(F)、铅(Pb)、镉(cd)、汞(№)、砷(As)、铝(A1)、锂(Li)、锡(Sn)。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肌肉中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途径是( )。
  • 嘌呤核苷酸循环

  • 解析:脱氨基作用主要在肝、肾等组织中进行,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由于L一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弱,因此通过嘌呤核苷酸循环过程脱去氨基。

  • [单选题]当接触铅作业人员处于急性铅中毒期时,主要应该提供的膳食是
  • 多钙少磷的呈碱性膳食

  • 解析:呈碱性膳食有利于血中铅进入骨骼组织,可以缓解铅的急性中毒。

  • [单选题]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 )。
  • 毕脱氏斑


  • [单选题]常用物理保藏方法不包括(  )。
  • 液熏法

  • 解析:常用物理保藏方法有:(1)冷冻保藏:①冷却保藏,②冻结保藏;(2)辐照保藏;(3)食品的高压保藏。

  • [单选题]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群补充含盐饮料时,适宜的氯化钠浓度为
  • 0.10%

  • 解析:高温作业食盐的供给量要增加,每人每日15~25g,由于高温下因出汗致使钾丢失较多,所以除必要时直接口服氯化钾外,平时膳食中应增加含钾高的食物,如豆类及其制品,各种蔬菜瓜果及鱼类;也可补充含钾的复合无机盐片,使钾的供给达到每日3 200毫克,可防止钾的缺乏。因高温环境下人的出汗量较平时呈数倍增加,可出现口渴、疲乏无力、尿少、脉搏加快、体温升高等,因此必须注意水的补充,以少量多次为宜。同时应注意不能单纯补水,要同时补充一些无机盐,否则不但不能改善机体的失水状况,还会加重电解质的丢失。

  • [单选题]蛋类食物中铁含量较高,但吸收率较低,主要因为含有
  • 卵黄高磷蛋白

  • 解析:卵黄高磷蛋白中铁含量较高,但是干扰铁吸收,使铁吸收率降低。

  • [单选题]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或原料中糖苷键( )。
  • 大于3个


  • [单选题]“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膳食控制计划”属于下列哪项营养信息交流的哪种提问技巧(  )。
  • 索究型问题

  • 解析:问话是通过提问获得真实、准确、可信的信息,以便进一步沟通。一个问题如何问很重要。提问的方式有封闭型问题、开放型问题、倾向型问题、试探型问题、索究型问题和复合型问题。其中索究型问题是针对已经获得的开放型、封闭型问题的回答,进一步用“为什么?”来向回答者追索究竟和原因的问题,如“你为什么不喜欢这个膳食控制计划”。

  • [单选题]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临床表现为( )。
  • 病情危急,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 解析: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尿量少于400ml,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氮质代谢产物潴留。

  • 推荐下载科目: 中医肛肠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化学(正高) 妇产科护理(正高) 心电学技术(正高) 中医妇科学(副高) 辽宁省主管药师 营养(士)(代码:108) 病案信息技术(士)(代码:111) CDFI医师、技师 医学影像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