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主动获得乙肝抗体
题目:男性,30岁。10年前患过乙型肝炎,近1周来纳差、乏力、腹胀不适,2天来尿色加深如浓茶样。门诊检查:总胆红素56μmol/L,直接胆红素25μmol/L,ALT400U,收住院。入院后化验:抗HBs(+),抗HCV(-),抗HAV-IgM(+),此病人的正确诊断是
解析:病人有黄疸、ALT升高、血清病毒标志物(+),因此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病人甲型肝炎IgM(+),乙型肝炎抗HBs(+),丙肝抗体(-),因此可除外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患过乙型肝炎,但本次查抗HBs(+),此抗体可中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性,因此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它的存在表明患者曾感染过HBV,而不是现在感染,它可使机体获特久或终身免疫,由于它是感染后获得,属于主动获得的免疫抗体。抗HAV-IgM在甲型肝炎急性期病人发病1周内即可出现(+),持续数周后滴度下降,于3~6个月后转阴,因此它的存在表明是急性甲型肝炎的感染。本例应诊断为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主动获得乙型肝炎抗体。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间接法测血清标本中抗体,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血清标本中非目的IgG的干扰
解析:由于标本中非目的IgG的干扰,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间接法测血清标本中抗体,易导致假阳性结果,临床上较少用。
[单选题]下列哪项尿标本经加热后混浊可消失( )。
结晶尿
[单选题]增强杀伤细胞内寄生病原体,采取的免疫调节策略是
使用IFN-γ
解析:IFN-γ又称免疫干扰素,主要由T细胞产生,主要活性是参与免疫调节,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增强杀伤细胞内寄生病原体,采取的免疫调节策略是使用IFN-γ。考点:干扰素的性质及生物活性
[单选题]导致移植组织或器官血管炎的排斥反应是
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
解析:急性体液性排斥反应可导致移植组织或器官血管炎。
[单选题]对怀疑为结肠癌的患者应检测
CEA
解析: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是胚胎性抗原,属肿瘤相关抗原。AFP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诊断价值,但对诊断结肠癌无意义,CEA的检测有助于临床结肠癌的诊断,抗核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IgG和IL-4检测对可疑结肠癌患者的诊断无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