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先兆子宫破裂
题目:初产妇,孕37周,8小时前突然出现阴道流液,如小便样,6小时前开始出现规律宫缩,因胎手脱出于阴道口1小时就诊。查体:产妇烦躁不安,腹痛拒按,脉搏110次/分,呼吸28次/分,胎心160次/分,导尿时见血尿,诊断首先考虑
解析:本题干考的是先兆子宫破裂的诊断,该孕妇系肩先露,有腹痛拒按,血尿出现,脉搏呼吸加快,胎心减速,首先考虑先兆子宫破裂。先兆子宫破裂常见于产程长、有梗阻性难产因素的产妇,表现为:(1)产妇烦躁不安和下腹疼痛,排尿困难或出现血尿及少量阴道流血。(2)心率、呼吸加快,子宫收缩频繁,呈强直性或痉挛性收缩;子宫体及下段之间可出现病理缩复环,并有明显宫缩;胎先露部固定于骨盆入口。(3)胎动频繁,胎心加快或减慢,胎儿心电图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胎儿窘迫征象(重度变异或晚期减速)。因胎先露部下降受阻,子宫收缩加强,子宫体部肌肉增厚变短,下段肌肉变薄变长,两者间形成环形凹陷,称病理缩复环。子宫病理缩复环形成,下腹部压痛,胎心率改变及血尿出现是先兆子宫破裂的四大主要表现。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女,28岁。妊娠后期出现进行性背痛,下肢乏力,食欲减退。查体见第7胸椎轻度后突,有叩痛,X线片示第6、7胸椎间隙变窄,椎旁软组织阴影膨隆,血沉60mm/h,最可能的诊断是
胸椎结核
解析:患者下肢乏力,食欲减退。同时X线可见6、7胸椎间隙变窄,可考虑为胸椎结核。选择B。胸椎转移癌多见于老人,X线片可见骨破坏累及椎弓根,椎间隙高度正常。故A排除。胸椎间盘脱出无全身症状,血沉不快。故E排除。化脓性脊椎炎起病急骤,有畏寒、寒战及高热,毒血症症状明显,X线可见椎体内虫蚀状破坏。故D排除。胸椎血管瘤X线片可见瘤样组织,故C排除。
[单选题]属于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解析:属于磷酸戊糖通路的酶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单选题]继发于支气管肺组织炎性病变的支气管扩张多见于
左肺下叶
解析:支气管扩张症的好发部位为左下叶和左舌叶。故本题选B。
[单选题]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应用碳酸氢钠的指征是
二氧化碳结合力<5.9mmol/L或血pH<7.1
解析:这是一道临床用药的概念题。在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酸中毒严重到什么程度时需加用碳酸氢钠帮助纠正酸中毒?临床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这道题的备选答案干扰性不太大,正确答案是C,二氧化碳结合力<5.9mmol/L或血pH<7.1时。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控制不好,在感染等诱因促发下发生的糖尿病急性危重并发症,及时正确地抢救效果很好。抢救治疗措施包括输液纠正失水,胰岛素治疗降低血糖,抑制酮体产生,纠正酸中毒,纠正电解质紊乱,以及抗感染、抗休克,防治心力衰竭、脑水肿、保护肾功能等。通常在失水得到纠正,低血容量和循环恢复,电解质紊乱纠正和胰岛素治疗过程中酸中毒也逐渐纠正,常不需补充碱性溶液。只有在严重酸中毒时才需要静脉滴注碳酸氢钠。补碱液过多、过快的不良反应是可加重细胞缺氧、诱发脑水肿。答错的考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估计还未掌握,对碱性溶液的使用“心中无数”,猜测既然是酸中毒就常规用碱性溶液来治疗。
[单选题]常用于中毒药物不明的急性中毒的洗胃液是
1%~2%氯化钠溶液或生理盐水
解析:选用洗胃液不同:①活性炭吸附剂:活性炭是强力吸附剂,能吸附多种毒物。不能被活性炭很好吸附的毒物有乙醇、铁和锂等。活性炭的效用有时间依赖性,因此应在摄毒60分钟内给予活性炭。活性炭结合是一种饱和过程,需要应用超过毒物的足量活性炭来吸附毒物。首次1~2g/kg,加水200ml,由胃管注入,2~4小时重复应用0.5~1.0g/kg,直至症状改善。活性炭解救对氨基水杨酸盐中毒的理想比例为10:1,推荐活性炭剂量为25~100g。应用活性炭主要并发症有呕吐、肠梗阻和吸入性肺炎。②中和剂:强酸用弱碱(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等)中和,不要用碳酸氢钠,因其遇酸后可生成二氧化碳,使胃肠充气膨胀,有造成穿孔危险。强碱可用弱酸类物质(如食醋、果汁等)中和。③沉淀剂:有些化学物与毒物作用,生成溶解度低、毒性小的物质,因而可用作洗胃剂。乳酸钙或葡萄糖酸钙与氟化物或草酸盐作用,生成氟化钙或草酸钙沉淀。2%~5%硫酸钠与可溶性钡盐作用,生成不溶性硫酸钡。生理盐水与硝酸银作用生成氯化银。④解毒药:解毒药与体内存留毒物起中和、氧化和沉淀等化学作用,使毒物失去毒性。根据毒物种类不同,选用1:5000高锰酸钾液,可使生物碱、蕈类氧化而解毒。
[单选题]叶酸缺乏性贫血是
巨幼细胞贫血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系造血干细胞缺陷、造血微环境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贫血。缺铁性贫血系由于缺铁导致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慢性失血性贫血常有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慢性失血病因。叶酸缺乏导致细胞核DNA合成障碍,发生巨幼细胞贫血,故选B。
[单选题]老年人发生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的病因为
乙状结肠扭转
解析:机械性梗阻可分为小肠梗阻(包括十二指肠)和大肠梗阻,其中常见于老年人的是大肠梗阻,大肠梗阻常由肿瘤、憩室炎、扭转和粪便嵌塞所致,蛔虫梗阻多发生于儿童,肿瘤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而老年人因为消化功能低下,饱餐食物内纤维残渣过多,使结肠襻的本身重量增加,由于重力关系,体位姿势突然改变,容易发生扭转,肠扭转中的多数(90%)发生于乙状结肠。乙状结肠过长,而乙状结肠系膜附着处又短窄,近侧和远侧两侧肠管接近,肠襻活动度大这是容易发生扭转的解剖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