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溶液剂

题目:同一种药物制成口服制剂,药物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解析:除静脉给药外,药物的剂型因素对药物的吸收有很大的影响。剂型不同,药物用药部位及吸收途径可能不一样。有些剂型给药后必须经过肝脏吸收,其中一部分药物在肝中经代谢后,再进入体循环系统。有些剂型给药后药物不经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系统吸收。不同口服剂型,药物从制剂中的释放速度不同,其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也往往相差很大。一般认为口服剂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顺序为:溶液剂>混悬剂>胶囊剂>片剂>包衣片。答案选D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呈扁椭圆形,外皮红棕色,顶端尖,中部膨大,基部钝圆而稍偏斜,边缘较薄,此药材是
  • 桃仁

  •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桃仁的性状鉴别特征。桃仁呈扁椭圆形,外皮红棕色,顶端尖,中部膨大,基部钝圆而稍偏斜,边缘较薄。是桃仁区别于类似品苦杏仁等的主要特征。

  • [多选题]我国药物不良反应评价原则是
  • 有无合理关系

    是否符合已知情况

    因果关系分析

    重复分析变化

    并用药物分析

  • 解析:药品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价是药物安全性监测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而复杂的步骤。①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有无合理的先后关系。②可疑ADR是否符合药物已知的ADR类型。③所怀疑的ADR是否可用患者的病理状态、并用药、并用疗法的影响来解释。④停药或减少剂量后,可疑ADR是否减轻或消失。⑤再次接触可疑药物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ADR的再出现可以肯定因果关系,但再次给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风险,应慎用此法。故此题应选ABCDE。

  • [单选题]有一妇女40岁,崩漏两月有余,排出物见瘀血块,神疲乏力,舌紫暗有瘀斑,宜采用什么方法
  • 先祛邪后扶正

  • 解析:D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为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会助邪的病证,则应先祛邪而后扶正。如瘀血所致的崩漏证,瘀血不去,则崩漏难止,故应先用活血祛瘀法,然后补血。

  • [单选题]酸性最强的蒽醌类衍生物中含有的基团是
  • 1个COOH

  • 解析:本题考点是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及其影响因素。蒽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其结构存在一定关系,一般规律是:带有羧基的蒽醌类衍生物酸性强于不带羧基者;酚羟基数目越多,酸性越强,无论是α-羟基或β-羟基,随着羟基数目的增加,其酸性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β-羟基蒽醌的酸性大于α-羟基蒽醌。由此可以确定,上述选项中,含有1个COOH的蒽醌类衍生物酸性最强。

  • [多选题]中药配伍的目的是
  • 增强疗效

    降低毒副作用

    改变药性药味

    扩大适应范围

  • 解析:《本草经》记载“药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如病情比较简单,选用一味针对性较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如清金散单用一味黄芩治轻度的肺热咯血;若病情较重,或病情比较复杂,往往需要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使用。药与药之间会发生某些相互作用,有的能增强或降低原有药效,有的能抑制或消除毒副作用,有的则能产生或增强毒副反应等。答案选ACDE

  • [单选题]下列治则中,属正治法的是
  • 寒者热之

  • 解析:本题考查正治法的治疗方法。正治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方法去治疗。

  • [单选题]《中国药典》规定,北豆根的内服用量应是
  • 3-9g


  • 推荐下载科目: 营养与食品卫生(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 呼吸内科(副高) 中医内科学(副高) 中医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代码:339) 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 理化检验技术(士)(代码:109) 微生物检验技术(士)(代码:110) 口腔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核医学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