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血小板第三因子有效性增加
题目:血小板第三因子缺乏症,下列哪一项试验是错误的
解析:血小板第三因子(PF3)缺乏症亦称血小板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的血小板膜磷脂的结构或成分有缺陷,故其表面缺乏凝血因子Ⅴa和Ⅹa的受体,致使血小板不能有效地提供凝血催化表面,引起凝血机制异常,表现为白陶土凝血时间延长。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出血的主要特征是
常出血不止
解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一个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在毛细血管、小动脉、小静脉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广泛的微血栓,导致循环功能和其他内脏功能障碍,消耗性凝血病,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产生休克、出血不止、栓塞、溶血等临床表现。
[多选题]红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对于贫血的鉴别诊断与疗效分析有重要意义,下列关于不同类型的贫血及其对应的直方图特点,描述正确的有( )。
缺铁性贫血——波峰左移,峰底变宽
大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波峰右移,峰底正常或稍宽
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前——波峰右移,峰底变宽
巨幼细胞贫血治疗后——出现双峰型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非获得性溶血性贫血
G-6-PD缺陷
[单选题]属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疾病是
冷凝集素综合征
解析:蚕豆病是由于红细胞酶缺陷所致;海洋性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合成障碍所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一种后天获得性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引起的红细胞膜缺陷所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是由于先天性红细胞膜缺陷所致;只有冷凝集素综合征是由于机体感染某些病原体后产生自身抗体,大多为IgM型(即冷凝素),这些抗体牢固结合于红细胞上,通过激活补体,最终导致溶血。
[单选题]不属于纤溶系统组成物质的是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单选题]临床上最常用的成人骨穿部位是
髂骨上棘
[单选题]戈谢细胞形态的主要特征是
胞质中含有条纹样结构如蜘蛛网
解析:戈谢细胞胞体大,直径20~80μm;胞核小,1~2个,偏位;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粗糙,偶见核仁;胞质丰富,淡蓝色;无空泡,胞质中含有许多起皱的波纹状纤维样物质,排列如洋葱皮样或蜘蛛网状。
[单选题]诊断为双表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时必须有
一个细胞同时有髓系及淋系的标志
[多选题]R-S细胞的特点是
大小不一
胞浆嗜双色性
约20~50μm
形态极不规则
核外形不规则,可呈“镜影”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