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常规性决策

题目:确定性决策称为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下列年龄分期中错误的是
  • 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到生后7天

  • 解析:七个阶段:  1胎儿期 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2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为新生儿期。  3婴儿期 从出生后满1周岁,称为婴儿期。  4幼儿期 1周岁至满3周岁,称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 3周岁以后(第4年)到入小学前(6-7岁),称为学龄前期。  6学龄期 从6-7岁至12-14岁,称为学龄期。  7青春期 女孩从11-12至17-18岁,男孩从13-14至18-20岁。称为青春期。

  • [多选题]儿科病房的管理特点是
  • 预防交叉感染

    传染病管理

    适宜的生活环境

    预防意外

  • 解析:儿科病房的管理特点是传染病管理、适宜的生活环境、预防交叉感染和意外

  • [单选题]接触隔离使用的标志是
  • 蓝色标志

  • 解析: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是对确诊或可疑感染了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皮肤感染等采取的隔离与预防。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隔离措施还有: (1)隔离病室使用蓝色隔离标志; (2)病人的隔离:①根据感染疾病类型确定入住单人隔离室,还是同病种感染者同室隔离。②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减少不必要的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病人、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③病人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换药器械等均应先灭菌,然后再进行清洁、消毒、灭菌。被病人污染的敷料应装袋标记后送焚烧处理。 (3)医务人员的防护:①进入隔离室前必须戴好口罩、帽子,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处置防护服。②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

  • [单选题]正常新生儿血液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
  • 出生时血小板数量极低

  • 解析:(1)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出生时红细胞(5?7) X1012/ L,血红蛋白150?230g/L,未成熟儿可稍低。出生6?12h因进食 较少和不显性脱水,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比出生时略高。(2)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 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 65,淋巴细胞约占0. 35。出生4?6d两者比 例相等,形成交叉曲线,称为第一次交叉,随后淋巴细胞约占0.60, 中性粒细胞约占〇.35,4?6岁时两者又相等,形成第二次交叉,6 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及单 核细胞各年龄其差异不大。(3) 血小板数:血小板数与成人相似,(150?250) X109/L。

  • [单选题]男孩,6个月,腹泻4天,每天10余次,入院时精神萎靡,前囟及眼眶凹陷明显,皮肤可见花纹,四肢厥冷。下列补液方法错误的是( )
  • 同时补充氯化钾,浓度<0.3%

  • 解析:在脱水开始纠正前,钾总量虽然减少,但由于血液浓缩、酸中毒、钾由细胞内向细胞外转移,以及尿少而致钾排出量减少等原因,血钾大多不低,因此补钾不宜过早过快,尤其在肾功能未恢复时,以避免发生高钾血症。一般情况下,在治疗前 6小时排过尿,或输液后有尿,即可开始补钾。因此E选项错误

  • [单选题]用臭氧灭菌灯进行消毒后,进入现场的间隔时间为关灯后
  • 30分钟左右


  • [单选题]不符合小儿日光浴的护理措施是
  • 每次日光浴时间为30~60分钟

  • 解析:日光浴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小儿每天日晒时间可以安排在上午10时到下午2时,气温以24℃~32℃为宜。在日光浴后,小儿全身血管扩张,所以最好接着进行水浴,水温度保持在20℃~30℃,既可以檫浴,有条件也可以进行淋浴,或短时间的游泳更好.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全科医学(正高) 急救护理(正高) 内分泌学(副高) 传染病学(副高) 骨外科学(副高) 中医肛肠学(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士)(代码:111) 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 药学(中级)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