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饱食则安,饥则痛

题目:《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积著于肠胃之募原,其症状表现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金匮要略》妊娠呕吐谓之
  • 恶阻


  • [单选题]治疗肾绞痛湿热重者,宜加用
  • 委阳、阴陵泉

  • 解析: 胆绞痛 【辩证】 主症 急性胆囊炎—主要表现为右上腹痛,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剧,疼痛常放射至右肩胛区,伴有恶心、呕吐,右上腹胆囊区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 胆石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胆绞痛,其疼痛剧烈,恶心呕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和高热。胆绞痛发作一般时间短暂,也有延及数小时的。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以足少阳经穴及相应俞募穴为主。 主穴 日月 期门 胆俞肝俞胆囊穴 阳陵泉 配穴 呕吐加内关、足三里;黄疸加至阳;发热加曲池、大椎。 操作 毫针泻法。 2.其他治疗

  • [单选题]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
  • 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质

  • 解析: 医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培养   医务人员应当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不把工作及个人生活中的不愉快发泄到患者身上,这不仅是一种职业的道德要求,也是医务人员保持心身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善于使用安慰性、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对病痛之中的患者进行安慰,这样会使他们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鼓励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沟通技巧   1.语言交流的要领   语言交流的要领是:尊重患者、遵循一定社会语言规范、及时反馈。   2.语言交流的技巧   语言交流的技巧有:倾听、同感反应、控制谈话方向、及时恰当反应、沉默技巧。

  • [单选题]针灸治疗肠痈,选取的主要经脉是
  • 足阳明、太阴经

  • 解析:肠痈 【病因病机】 多因暴饮暴食,或恣食生冷不洁之物,致肠胃痞塞;或过食油腻辛辣,湿热内蕴肠间;或暴食后急迫奔走或腹部用力过度,肠络受损,瘀阻不通。以上原因皆可引起肠腑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积热不散,腐肉成痈。本病病位在大肠,病机不外气滞、血瘀、湿阻、热腐,基本病机为肠腑气蕴,热盛肉腐。 【辨证】 主症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泻湿热,通调腑气。以足阳明胃经穴为主。 主穴 天枢 阿是穴 阑尾 上巨虚 配穴 发热加曲池;呕吐加内关;便秘加腹结。 操作 诸穴均用毫针刺法。留针30~60分钟,每日针2次。 2.其他治疗 (1)电针法 选取右天枢、右阑尾穴,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3060分钟,每日2次。 (2)耳针法 选取阑尾、神门,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 [单选题]关于外关穴说法正确的是
  • 以上都对

  • 解析:外关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定位 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 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 直刺0.5~1寸。

  • [单选题]败毒散的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 柴胡、前胡

  • 解析: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桔梗 茯苓 人参 甘草(生姜 薄荷)   功用 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 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配伍意义   本方证因正气素虚,复感风寒湿邪,卫阳被遏,肺气不宣所致。   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臣以川芎,柴胡。佐以桔梗,枳壳,前胡,茯苓。生姜、薄荷为引以助解表之力;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之药。此外,方中人参亦属佐药。   人参,既扶正以助祛邪,又使祛邪不伤正。

  • [单选题]以下各项,不属于宣白承气汤药物组成的是
  • 黄芩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骨外科(正高) 卫生毒理(正高) 超声医学技术(正高) 精神病学(副高)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副高) 疼痛学(副高) 病案信息技术(副高) 放射医学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76) 营养学中级职称(代码:382) 乡镇执业助理医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