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为学习之用而复印他人已发表论文并未支付酬款的行为
题目:下列不属于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
解析:C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法律的稳定性是法律的生命之源。 ( )
正确
[单选题]根据我国选举法规定,我国每一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是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 )倍。
4
解析:解析:我国《选举法》第16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4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原则分配。之所以如此规定,是因为我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工人数量远远小于农民数量,如果只注意形式平等,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农民代表的比例过大,就会使工人和其他阶层没有足够代表,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便不能体现。
[单选题]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或者必须抑制一定行为的法律规则为( )。
禁止性规则
解析:解析:强制性规则是指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有明确、肯定的规定,不允许人们变通或违反。任意性规则是指法律允许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自行明确其权利和义务。义务性规则则是规定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禁止性规则则规定人们必须不作为。
[单选题]甲、乙共谋杀丙,甲先发一枪将丙打死,乙又对丙的尸体连开数枪,则
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罪既遂
[单选题]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 )。
解除
[多选题]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不成文法在任何国家都不构成法的正式渊源
解析:AD
[单选题]春秋时,郑国的( )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
子产
解析:解析:《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公元前536年,子产“铸刑鼎”,将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公布于众。这是中国古代第一次公布法律。选项A不正确,《左传》定公九年 (公元前503年)记载:郑驷颛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原为郑国大夫邓析所私自编撰,并无法律效力,后经国家认可,才具有法律效力。选项C不正确,在子产公布法律23年后,即公元前513年,晋国大臣赵鞅、荀寅将该国法典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选项D不正确,晋国的赵鞅和荀寅铸在鼎上的法典即为范宣子所作的刑书。
[单选题]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 )。
主体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依法或约定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解析:解析: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同一般的社会关系相比,有自身的特征。它是以法律为前提产生的,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内容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重要特点就在于它是法律化的社会关系,当事人之间按照法律或约定分别享有一定的权利或承担一定的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连接人们之间的关系。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是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法律关系指向的对象。所以本题应选C。
[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况不包括( )。
刑满释放以后再次犯罪的并罚
解析:解析:我国刑法规定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形有三:一是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罚;二是判决宣告以后发现“漏罪”的并罚;三是判决宣告以后又犯新罪的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