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X-1)~1
题目:X个进程共享某一临界资源,则互斥信号量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解析:解析:信号量大于零时的数值表示某类资源的可用数量,每分配一个资源,信号量的值要减1。题目中有一个共享资源,因此信号量的初值为1。最坏的情况是一个进程访问临界资源而其余x-1个进程处于等待状态,此时信号量的值为-(x-1)。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ATM在计算机网络中为异步传输模式,它使用的复用技术是(57)。
异步时分复用
解析:解析:异步时分多路复用(Asynchronism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ATDM)也称为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技术(Statistic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STDM)。是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使有大量数据要发送的用户占有较多的时间片,数据量小的用户少占用时间片,没有数据的用户就不再分配时间片。这时,为了区分哪一个时间片是哪一个用户的,必须在时间片上加上用户的标识。由于一个用户的数据并不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发送,所以称为“异步”。这种方法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但是其技术复杂性也比较高,所以主要应用于高速远程通信过程中,例如,ATM等。
[单选题]______代表了软件开发者的身份,以证明软件的合法性。
代码数字证书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数字证书分类的基础知识。个人证书主要证实个人用户的身份和密钥所有权。服务器证书主要证实服务器的身份和密钥所有权。CA证书主要证实CA的真实身份。代码数字证书主要证实软件开发者的身份,为软件开发商提供对软件代码做数字签名的技术,以证明软件的合法性。
[单选题]某串行系统由3个相同的子系统构成。设每个子系统的可靠性为0.9,失效率为 0.001,则该串行系统的可靠性为(16),该系统的失效率为(17)。
0.729
[单选题]
B. ③④⑧
C. 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⑤⑥⑧
③④⑦B. ③④⑧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语法分析中自底向上与自顶向下这两种分析方法。语法分析是编译过程的核心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在词法分析识别出单词符号串的基础上,分析并判定程序的语法结构是否符合语法规则。语法分析的方法有自底向上分析和自顶向下分析。自底向上分析法是一种移进一归约法,它用一个寄存符号的先进后出栈,把输入符号从左向右一个一个地移进栈里,当栈顶形成某个产生式的一个候选式时,就把栈顶的这一部分替换成(归约为)该产生式的左部符号。其典型的分析法有:算符优先分析、简单优先分析、LR(K)分析、SLR(k)分析和LALR(K)分析等。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顾名思义,是从文法的开始符号出发,自上而下地为输入串建立一棵语法树,或者说,为输入串寻找一个最左推导。这种方法要求文法不含有左递归,因为含有左递归的文法将使自项向下的分析过程陷入一个无限循环。其典型的分析法有:递归下降分析、预测分析技术与LL(k)分析等。
[单选题]在层次网络体系结构中,第N层协议利用(28)提供的服务向(29)提供服务,称(29)是N服务的(30),(30)是利用(31)通过(32)调用N层协议的服务的。
(N-1)层协议
[单选题]●在计算机网络中,当信息从信源向信宿流动时,可能会遇到安全攻击,在下列选项中,属于信息可能受到安全攻击的是 (61) 。Ⅰ.中断Ⅱ.修改 Ⅲ.截取Ⅳ.捏造Ⅴ.陷门
Ⅰ、Ⅱ、Ⅲ和Ⅳ
解析:【解析】对于计算机或网络安全性的攻击,最好通过在提供信息时查看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来记录其特性。信息流动时一般会受到的安全攻击有中断、修改、截取、捏造。陷门属于植入威胁。
[单选题]如果一棵二叉树的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分别为CDBEAGHFK和DCEBHGKFA,则该树的前序序列为(32)。
D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二叉树的遍历和二叉树的一些性质。二叉树是一个结点最多只有两个儿子结点的树,其二叉树遍历有3种形式:(1)前序遍历: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按前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再按前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2)中序遍历:首先按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再按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3)后序遍历:首先按后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然后按后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再访问根结点。要解答本题,需要一些技巧,我们从后序序列中可以看到A是最后一个,可以确定A是整个二叉树的根结点。再从中序序列CDBEAGHFK可以知道,CDBE是根A的左子树中的结点,而GHFK是根A的右子树中的结点。现在我们来分析左子树中的情况,同样由后序序列中DCEB可以看出B是左子树的根结点,由中序序列CDBE可以看出E是B的右子树的结点。同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整个二叉树的结点分布。此二叉树前序遍历的结果为ABCDEFGHK。
[单选题]●海关为严查一批进口食品罐头含铅量是否超标宜采用的方法是 (20) 。(20)
抽样检查
[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网络层处理的数据单位是(25)。
分组
解析:解析:OSI参考模型在每一层都定义了实现的功能、数据传输格式和服务访问点(SAP)见表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