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急性应激障碍
题目:女性,25岁,既往无精神病史,听闻其母急性心肌梗死去世后,患者不认识家人,反复念叨:不可能,你们骗我。
解析:1.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以急剧的、严重的精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通常在受刺激后几分钟或数小时之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具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精神运动性抑制,或者精神病性障碍。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07)糖酵解的关键酶是
己糖激酶
解析:有三个酶最关键:
1、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最终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果糖激酶,催化6-磷酸果糖转变为1,6-二磷酸果糖
3、丙酮酸激酶,催化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和ADP生成烯醇式丙酮酸和ATP
[单选题]原发性肝癌主要应鉴别的疾病是
肝硬化
解析:原发性肝癌应与肝硬化、继发性肝癌、肝良性肿瘤、肝脓肿以及与肝毗邻器官,如右肾、胰腺等处的肿瘤相鉴别。由于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所以两者的鉴别非常困难,是临床常遇到的问题,反复检测AFP或AFP异质体,密切随访,最终能作出正确诊断,故本题选A。
[单选题]女性,45岁,右足踝区溃疡1个月,周围伴有皮肤硬化和炎症,在其大隐静脉走行区有静脉曲张,诊断是
静脉淤滞性溃疡
解析:患者右足踝区溃疡1个月,周围伴有皮肤硬化和炎症,在其大隐静脉走行区有静脉曲张,是下肢静脉曲张后引起的溃疡,又叫静脉淤滞性溃疡。故选D。
[单选题]从医院选取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来观察体重是否超标与糖尿病的关系时,需计算的指标为
比值比
解析: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分析方法是计算比值比(OR)和对OR进行假设检验,用来估计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强度。OR值=1,无关联;OR值>1,正关联,暴露是疾病的危险因素;OR值<1,负关联,为保护因素。本题研究体重与糖尿病的关联强度,故采用OR指标。
[单选题]100名高血压患者接受新药物治疗.1个月后有65名患者血压明显下降,正确的说法为
未设置对照组,无法做出新药疗效好坏的结论
解析:临床试验,是将临床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某项临床干预措施,通过比较各组效应的差别,来判断临床干预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本题中100名高血压患者全部接受新药物治疗,未设置对照组,无法反映药物的疗效,故选E。
[单选题]骨折愈合过程中,属于血肿机化演进期表现的是
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解析:血肿炎症机化期:骨折后断端及其周围形成血肿,伤后6~8小时,骨折端血肿凝成血块。由于血供中断,致部分软组织和骨组织发生坏死,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继而血肿机化形成肉芽组织,逐渐演变为纤维结缔组织,使骨折端成为纤维连接。这一过程约在骨折后2周完成。
[单选题]属于假膜性炎的是
细菌性痢疾
解析:假膜性炎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黏膜表层坏死,渗出物有大量纤维素、坏死组织、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细菌形成假膜。因此选E。大叶性肺炎属于肺的纤维素性炎。而风湿性心包炎属于浆膜的纤维素性炎。故A和C错误。结核性胸膜炎属于浆膜的浆液性炎。故B错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炎。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