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氯丙嗪

题目:在物理降温配合下能使体温降至正常以下的药物是

解析:属于基本知识类试题,考核“氯丙嗪的药理作用和应用”。在5个选项中,氯丙嗪(抗精神失常药)和对乙酰氨基酚(解热镇痛药)都能使发热体温下降。但氯丙嗪还能降低正常体温,这点与对乙酰氨基酚不同,后者只降低发热体温,而不降低正常体温。氯丙嗪的降温作用随外界环境温度而变化,环境温度愈低降温愈明显,与物理降温配合应用,则有协同降温作用。所以,正确答案为C。选择正确答案的考生占55.4%,而选择对乙酰氨基酚的考生占31.4%,说明部分考生没有掌握氯丙嗪基本作用及降温作用特点,未能掌握其与解热镇痛药的区别。其余考生随意选择地西泮、哌替啶和普鲁卡因与降温作用毫不相关的错误答案。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男,65岁,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关于本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易发生恶变

  • 解析:一般认为,前列腺增生极少发生恶变。余选项正确,故选D。

  • [单选题]男,73岁。急性肠梗阻术后5天,未进食但仍感腹胀,恶心未呕吐,有少量肛门排气。查体:腹部均匀隆起,腹软,叩诊呈鼓音、无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首先采取的重要处理措施是
  • 查血生化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 解析:患者肠梗阻术后肠鸣音弱,应该复查血生化,确定有无低血钾,并纠正。

  • [单选题]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物是
  • 甘露醇

  • 解析: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考生对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物的应用情况。脱水药静注后不宜从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可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作为脱水药,因此是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安全有效的首选药物。螺内酯、氢氯噻嗪、氨苯蝶啶和呋塞米均为一般利尿剂,常用于治疗水肿,但治疗脑水肿的效果较差。

  • [单选题]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疾病发病率与对照组的疾病发病率的差值称为
  • AR

  • 解析:流行病学队列研究中,当进行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发病(死亡)率多少时,用的是归因危险度。它表示相对于暴露人群而言,消除了这个暴露因素就可减少这个数量的发病概率。本题考查考生能否正确理解和区别相对危险度和归因危险度有关的几个概念。

  • [单选题]沿海喜食海产品的地区发生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下列哪项较为多见
  • 副溶血性弧菌

  • 解析:海产品中毒多为副溶血性弧菌。

  • [单选题]男,30岁。乏力、咳嗽1个月余,伴低热、盗汗、痰中带血1周,胸片示:右肺上叶尖段炎症,伴有空洞形成。最可能的诊断是
  • 浸润性肺结核

  • 解析:肺结核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全身症状中发热最常见,部分患者有倦怠、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浸润性肺结核病变多发生在肺尖和锁骨下,影像学为小片状可融合和形成空洞。故选B。选项A,无明显中毒症状和脓痰,囊肿内可见气液平面。选项C,应有高热,咳大量脓痰。选项D,X线表现肿块呈分叶,有毛刺、切迹,可形成偏心空洞。选项E,X线肺叶浸润,早期空洞,脓胸,可见液气囊腔,故不选A、C、D、E。

  • [单选题]咳铁锈色痰多见于
  • 大叶性肺炎

  • 解析:铁锈样痰可能为肺炎链球菌感染,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故选C。克雷伯杆菌肺炎可有红色胶冻样痰,肺吸虫病痰为果酱样,军团菌肺炎一般咳黏痰,慢性支气管炎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痰,故A、B、D、E错误。

  • [单选题]能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
  • 肺泡通气量

  • 解析:在通气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并非完全进入肺泡内。还存在解剖无效腔和生理无效腔。由于无效腔的存在,每次吸入的新鲜空气不能全部到达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因此为了真正了解有效的气体交换量,应肺泡通气量为准。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 [单选题]男,40岁。反复发作上腹部不适、疼痛6年。疼痛多发生在餐后约60分钟,1~2小时后逐渐缓解。查体:腹平软,肝脾未触及,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胃小弯侧1.5cm壁外龛影,大弯侧有痉挛性切迹。最可能的诊断是
  • 胃溃疡

  • 解析:慢性病情、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疼痛多为餐后1小时内出现,进食疼痛加重)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线索,确认有赖于胃镜,X线钡餐检查发现龛影亦有确认价值。

  • 推荐下载科目: 妇产科护理(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 放射医学技术(正高) 麻醉学(副高) 医院药学(副高) 内科护理主管护师(代码:369)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 住院医师规培(口腔内科) 执业兽医(水生动物类) CT技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