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汉朝
题目:上请制度最早确立于( )。
解析:解析:上请制度是汉律首创的封建官僚贵族的一项法律特权。随着汉朝儒家思想的影响、封建特权意识的发展,当时规定了上请制度。所谓上请,即当官贵犯罪后,可以通过请示皇帝给有罪者某些优待。汉代官贵享有的这项特权,从徒刑二年到死刑都可以适用,这就为官贵犯罪后逃避法律惩处,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法律关系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事实关系
解析:解析:事实关系没有严格的合法形式,不是法律关系,但又是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一类法律事实。
[多选题]有关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法人在清算阶段仍具有清理财产所必需的权利能力
不同类型的法人,其民事权利能力的大小、范围各不相同,即使同一类型的法人,其民事权利能力也有差异
法人和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不同
解析:解析:法人在清算期间的法人资格并不终止,但仅具有清理财产所必需的权利能力,不能从事清算以外的民事活动。法人权利能力相互差异很大,这不同于自然人。
[单选题]在现代汉语中,法律一词在广义上指( )。
法律的整体
解析:解析:在当代中国,法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法律指所有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律的整体,狭义上的法律指的是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法律。
[单选题]秦朝( )诉讼制度反映了其对宗法制度的维护。
“非公室告”
解析:解析:秦朝的起诉方式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秦朝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坚持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选项B不正确。秦朝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选项C不正确。从史料来看,秦朝在一般情况下不提倡刑讯,认为“能以书从迹其言,毋笞掠而得人情为上;笞掠为下”,但并非是出于维护宗法制度的目的。选项D不正确。
[多选题]抗日民主政权根本法《即施政纲领》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 )三大中心任务而确立。
抗日
民主
团结
解析:ACD
[单选题]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以下合同中属于实践性合同的是( )。
保管合同
解析:解析:实践性合同是指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基础上还需要交付物方可成立的合同。保管合同必须交付保管物才能成立,属于实践性合同。
[单选题]在我国,不需要报请上一级立法机关批准就能生效的立法是( )。
国务院各部委的部门规章
解析:解析:相关内容请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63、66、71条。
[单选题]甲、乙签订买卖棉花的合同,约定甲将棉花运到乙指定的仓库后,乙再向甲付款,不料运输途中遭遇雷雨天气,棉花受损,则风险由( )承担。
甲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转移。该题有一定难度。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法律另有规定。一般而言,如果标的物需要运输的,货交第一承运人,标的物即视为交付,风险也就随之转移,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本题中提到了运输的问题,不过甲、乙约定,甲必须将标的物交运到乙指定的仓库。这意味着,运输属于甲的义务,而不是由独立于买卖合同的承运人将货物交运,所以,一旦发生风险,就不能以货交承运人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而是以交货到指定地点作为风险转移的时间。可见,甲应当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综上分析,A项是正确答案,B项错误。雷雨天气属于不可抗力,承运人因此可以免责,即承运人不承担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排除C项。风险由甲承担意味着风险根本不存在分担的问题,因此,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