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BCD
患者隔离一般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至出疹后10天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从第1天起隔离观察直至出疹后21天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用过被动免疫制剂者,应延长隔离期至28天 易感儿接触患儿后5天内肌内注射麻疹疫苗球蛋白,可使其免于发病
题目:关于麻疹的预防,叙述正确的是
解析:麻疹的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患儿居室通风换气每日2次并消毒,病房保持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儿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接触者离开后立即在阳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分钟;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应洗手、更换隔离衣。
(3)保护易感儿:流行期间易感儿应避免去公共场所。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者均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18~24月龄时进行复种。体弱易感儿接触麻疹患者后及早注射免疫血清球蛋白,以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患儿的血总钙浓度少于多少时会出现惊厥、喉痉挛等症状
1.75mmol/L
[单选题]发达国家小儿病毒性肺炎最主要的病原是
呼吸道合胞病毒
解析: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该题针对“基础知识-小儿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辅助检查”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患儿,1岁,2周前患麻疹,发热7天,体温39℃,咳嗽,气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啰音。PPD(+++)。胸部X线片:双肺见分布均匀、大小一致、密度一致的粟粒状阴影。可能的诊断是( )
麻疹合并急性粟粒型肺结核
解析: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有低热、乏力、食欲不振、咳嗽和少量咯血。胸部X线摄片常对诊断起决定性作用,早期的粟粒状阴影,弥补于两侧肺野,肺部CT扫描可见肺影显示大小(1—3mm)、密度(中度)、分布(全肺)一致阴影、部分病灶有融合。
[单选题]学龄儿童复种卡介苗前,应做的特异试验是
OT试验
解析:学龄儿童复种卡介苗前,应做OT试验以检查体内有无结核菌感染
[单选题]麻疹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出疹期
解析:传染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出疹期传染性最强。
【该题针对“实践能力-麻疹护理措施”知识点进行考核】
[单选题]预防ICU医院感染的原则是
尽量减少介入性血流动力学监护的使用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