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肝、脾可肿大

题目:下列哪项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解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多见于15~30岁,传播途径以口鼻接触为主,是淋巴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有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等;血象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增多,分三型。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外周血出现巨大血小板时,血液分析仪检测参数发生变化,正确的是
  • MPV增大


  • [单选题]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 6~9d,4~5岁

  • 解析:小儿的白细胞在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婴儿期以淋巴细胞数为主(可达70%),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 [单选题]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常规结果可出现
  • MCV减小,RDW正常

  • 解析: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红细胞呈球形,直径变小(6.2~7.0μm),大小一致,数量占10%~70%,硬度增加,中心淡染区消失,简易红细胞滚动实验阳性。

  • [单选题]最早发现ABO血型的学者是
  • landsteiner


  • [单选题]血小板中vWF存在于
  • α颗粒


  • [单选题]采用免疫比浊法,宜至少用几个不同标准浓度进行定标
  • 五个不同标准浓度

  • 解析:免疫复合物的量与相应抗原抗体的量是呈函数关系的,因此多用5个浓度的标准液进行定标制备剂量一反应曲线,以作为标本中抗原的浓度依据。

  • [单选题]抗可溶性抗原的抗血清要长期保存,最理想的方法是
  • 真空干燥

  • 解析:本题要点是抗血清的保存。一般有三种方法:①4℃保存,将抗血清除菌后分装,液体状态保存于普通冰箱,可放3个月~半年,效价高时可放1年。保存时要加入0.1%~0.2%叠氮钠,若加入半量的甘油可延长保存期。②低温保存。存放于-20~-40℃,可放5年效价不会明显下降。③真空干燥。一般在5~10年内效价不会明显降低。

  • [单选题]以下对叶酸的论述,不确切的是
  • 人类自己能合成叶酸


  • [单选题]男性,28岁,主诉乏力,并且排酱油色尿,伴贫血。体检:皮肤黏膜和巩膜轻度黄染,肝脾肋下未及,网织红细胞10%,蔗糖溶血试验(+)。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PNH

  • 解析:蔗糖溶血试验是PNH的筛选试验。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中西医结合骨科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正高) 肿瘤放射治疗学(副高) 急救护理(副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技术(副高) 烧伤外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23) 消毒技术中级职称(代码:385) 住院医师规培(泌尿外科) 核医学医师 护理学专业知识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