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战国
题目:在下列哪个时期,我国就已经测定了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夏至、立冬、冬至等节气?( )
解析: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后来在《淮南子》一书中,出现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本题选D。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目前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会引起通胀吗?如果经济复苏不明显,而银行体系依然开闸放水,那么大量资金并不能进入实体经济,从而会推高物价指数,并带来通胀,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会形成“滞胀”。如果信贷的大规模投放伴随着经济复苏,那么,即使物价指数上涨,也是属于温和健康的上涨,和通胀无关。
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与通胀的发生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
解析:11.B【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大规模信贷投入和通胀之间的关系。文段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大规模的信贷投放会引起通胀吗?”这个问题后,紧接着从“经济复苏不明显”和“伴随着经济复苏”两个背景人手对这个问题进行解答,从中可知,大规模的信贷投入与通胀的发生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故选B。
[单选题]表格中“?”应为( )。
121
解析:83.A【解析】2008年8月苏州市区住宅类房源共成交1682套,高新区占7.19%,则高新区住宅成交量为1682×7.19%≈121套,则“?”处数据应为121。
[单选题]红星幼儿园里大班、中班、小班共有小朋友450人,三个年级的小朋友的比例是4:3:2,问小朋友人数最多的年级有多少人?( )
200
解析:设小班有22人,得4x+3x+22=450,x=0,所以最多的年级有50×4=200(人)。
[多选题]下列使用通报行文的有( )。
表彰先进,批评错误
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解析: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通报是法定公文的一种,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故本题答案为CD。
[单选题]1980年,年龄在18岁到24岁之间,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人口的比例为48%,而1986年,这一比例上升至53%。可以说,在1986年,这一年龄段的人更加难于负担独立生活。
这一年龄段中有些人,只要他们能独立生活,就会选择独立,而不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解析:本题根据"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人占该年龄段的人口比例上升"得出结论 "这一年龄段的人更加难于负担独立生活"。要使这一推论合理,就必须要求该年龄段的人除了"难以负担独立生活"以外,没有其他原因使他们与父母同住。因此只有B项是推理必须依据的假设。A、D项对推论构成一定程度的削弱,C项构成对推论的支持,但它们都不是题干推论所需要假设的内容,故本题答案为B。
[单选题]红外线发光二极管的作用是( )。
使摄像机能清楚拍摄
解析:只要了解了静脉对比度增强仪的医疗用途,就可以排除A、C、D,而选B。
[单选题]“包身工”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遭受残酷剥削的一种形式。我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通过实地观察,以饱蘸血泪的笔撰写了《包身工》这篇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报告文学之一。这位作家是:
夏衍
解析:夏衍撰写的《包身工》发表于1936年6月上海《光明》月刊创刊号,是作者仅有的一篇报告文学作品,但在我国报告文学发展史上有较大的影响。《包身工》之前的报告文学往往存在偏重事实报导而缺乏艺术加工的弊病,而夏衍先生提炼生活中材料,真实而生动,富有鼓动性,成为名副其实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单选题]纸张:印刷:书籍
皮革:加工:鞋子
解析:纸张是书籍的制作原料,纸张印刷成书籍;皮革是鞋子的制作原料,皮革加工成鞋子。纸张制成书籍、皮革制成鞋子以后,仍可以看出制作原料,而通过油条却看不出面粉。故答案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