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溶原性转换
题目:不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携带了β-棒状杆菌噬菌体后便可产生毒素,这种现象称为
解析:溶原性转换是指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目前酶偶联法已成为应用最广、最频繁的测酶活性浓度的方法,其与一般酶反应有一个重要区别在于( )
有一个明显的延滞期
解析:需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个或几个工具酶,酶反应速度达到平衡时,测出酶的活性。
[单选题]Rh(-)个体在汉族人群中占
0.2%~0.5%
解析:Rh系统内有45种不同的抗原,D抗原最为重要。根据红细胞上D抗原的有无,可分类红细胞为Rh阳性或Rh阴性。大约15%的白种人为Rh阴性,0.2%~0.5%汉族人为Rh阴性。
[单选题]溶组织内阿米巴生活史的基本过程为( )
包囊→小滋养体→包囊
解析:成熟包囊随污染的食物和水进入人体,行之小肠,经消化液的作用,分裂为小滋养体,当小滋养体随肠内容物行至结肠下段时,由于营养及水分的减少,虫体团缩,分泌囊壁,形成包囊。
[单选题]下表中正反血型定型中,正确的抗-A、抗-B、A型红细胞、B型红细胞、血型是
--++O
解析:O型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与抗A及抗B血清反应红细胞不凝集,O型红细胞血清中有抗A和抗B抗体,与标准红细胞发生凝集。
[单选题]瑞氏染色后,RBC偏红、白细胞淡染或不着色提示
染色偏酸
解析:瑞氏染色后,RBC偏红、白细胞淡染或不着色提示染色偏酸。白细胞核质为嗜碱性物质偏酸不着色。
[单选题]淋病奈瑟菌涂片检查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多分布在细胞外
解析:淋病奈瑟菌为革兰阴性双球菌,形似肾或咖啡豆状,凹面相对;在脓性标本中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在慢性淋病标本中常位于细胞外。
[单选题]引起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是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解析: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容量增加,血液比重增加,导致血液流动缓慢淤滞,组织缺氧,血流变检查可见血液黏滞度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