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在我国,任何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规范、宪法基本原则和宪法精神相抵触
题目: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下列有关宪法法律效力的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 )
解析:B选项A错误,在不成文宪法的国家中,宪法的法律效力同于其他法律。C也错误,宪法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为对国家的约束力,以保障公民权利。D也是错误的,宪法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性,具有强制性。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2008年6月11日晚8时许,王某、李某与龙某等人在回住处途中,与郑某因琐事发生争执。郑某回到其打工的公司后,将冲突告诉同在该公司打工的老乡张某,张即通过龙某打电话联系李某,双方约定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纠纷。当晚11时许,张某纠集了老乡共30余人,龙某、李某也纠集了何某等10余人,双方均持铁棒等凶器至斗殴地点。龙某一方见对方人多,遂逃离现场,张某一方即追赶。张某、郑某及彭某、向某等人追赶上龙某,张某等人对龙某进行殴打。龙某被迫跳入路边池塘。张某、郑某及彭某等即在池塘边捡起石块向池塘内冒出头的龙某投掷,使龙的头部不能浮出水面,致龙某因溺水死亡。本案中,张某、郑某及彭某应定(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解析:聚众斗殴罪,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92条第2款规定,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说明在聚众斗殴活动中,一旦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的,根据具体情况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本题中,双方只是为解决纠纷而进行斗殴,并没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意图。因此,选B。
[单选题]关于守法,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守法主体在本义上仅指公民
解析:D守法又称法的遵守,是指人们依照法律规定,正确地行使法律权利,切实地履行法律义务的活动。其主体包括我国的全体公民、一切组织和在我国领域内的外国组织和个人。
[单选题]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 )之日起计算。
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解析:C【解析】《刑法》第51条规定:“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
[单选题]3,3,4,5,7,7,11,9,( ),( )
18,11
解析:间隔组合数列。
[单选题]甲在1998年5月5日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对这个犯罪行为,旧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轻,新刑法规定的刑罚较重,根据有关规定,甲的犯罪行为适用( )。
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
解析:因为刑法的溯及力只涉及到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我国新刑法于1997年1O月1日生效,甲的行为是在新刑法生效后实施的,所以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
[单选题]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于( )。
某些直接故意犯罪中
解析:首先,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之中,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其次,问接故意需要危害结果的发生才能认定间接故意,而危害结果一旦发生就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所以间接故意中也不存在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最后,并不是所有的直接故意中都有未完成状态。举动犯只要行为人一实施犯罪行为,就达到既遂,所以也不可能有犯罪的未完成状态。故选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