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E
猩红热
题目:男性,16岁,突然发热、咽痛、“杨梅舌”,病后第2天,从耳后、颈部开始出现皮疹,然后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有皮肤脱屑。咽拭予血液琼脂平皿培养可见β溶血菌落,镜检为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引起这种疾病最可能是
解析: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舌质红,乳头红肿如草莓,称杨梅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为革兰阳性链状排列球菌,血平板上菌落周围形成一个2~4mm宽,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溶血环,完全溶血,称乙型溶血或β溶血。致病力强,引起多种疾病。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释放致热外毒素,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致病物质。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弯曲菌的抵抗力是
弱,56℃5分钟即被杀死
[单选题]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静脉采血量一般为( )
3~5ml
[单选题]评价某致病因素对人群危害程度使用( )
PAR
[多选题]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壁
细胞膜
解析:细菌的结构包括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两部分,基本结构是各种细菌所共有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多选题]有关"结核杆菌原发后感染的特点"的叙述,哪几项是正确的: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病灶以肺部为多见
一般不累及附近的淋巴结
解析:原发后感染可以是外来的(外源性感染)或原来潜伏在病灶内(内源性感染)。由于机体已有特异性细胞免疫,故病灶多局限,以肺部为多见,一般不累及邻近的淋巴结。
[单选题]可区分大肠埃希菌与变形杆菌的试验是
尿素分解试验
[单选题]关于肠杆菌科细菌S-R变异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S-R变异后菌株毒力明显增强
解析:肠杆菌科自标本初次分离的细菌,菌体都有特异性多糖,菌落为光滑(S)型。经反复人工传代或保存日久,其胞壁特异性多糖链消失,菌落变为粗糙(R)型。毒力也明显降低。
[单选题]检查蠕形螨的常用方法是 ( )
透明胶纸粘贴法或挤压涂片法
[单选题]传染源是指( )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