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全血中的血浆可引起受血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题目:关于全血输血的危害,说法不正确的是
解析: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通常与白细胞和/或血小板抗体以及血液保存中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鞭虫成虫寄生的部位是
盲肠
解析:鞭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内,严重感染时也寄生于阑尾、回肠下段、结肠及直肠等处。
[单选题]下列哪种细胞在ALL骨髓象中少见
原始粒细胞
解析:有核细胞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30%,可高达50%~90%。红细胞系统增生也受抑制,幼红细胞少见或不见,退化细胞明显增多,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这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特征之一。
[单选题]与排斥反应没有明显关系的是
HLA-C
解析:HLA-DR是触发移植排斥反应的首要抗原,其次为HLA-A、HLA-B、HLA-DQ、HLA-DP,其中HLA-C与移植排斥反应没有明显关系。
[单选题]药物的消除是指
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
解析:本题考查药物消除的定义。
[单选题]下列有关脑脊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以上答案均正确
解析:脑脊液(CSF)是存在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内的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70%来自脑室脉络丛主动分泌和超滤所形成的液体,30%由大脑和脊髓细胞间隙所产生。生理情况下,正常成人脑脊液总量为120~180ml(平均150ml)。腰椎穿刺成功后立即测定脑脊液压力,并留取脑脊液标本于3个无菌试管中,每个试管1~2ml。第一管做病原生物学检验;第二管做化学和免疫学检验;第三管做理学和细胞学检验。脑脊液标本应尽量避免凝固和混入血液,采集后应立即送检,并于1h内检验完毕,因标本放置过久,可造成细胞破坏、葡萄糖等物质分解、细菌溶解等,影响检验结果。
[单选题]检查粪便原虫包囊,常见的染色方法
碘染色
解析:检查粪便原虫包囊,常见的染色方法是碘染色。
[单选题]下列几种物质中哪一种在正常人红细胞中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
钾
解析:正常人红细胞中的钾浓度是血清钾的近30倍。
[单选题]属于多系集落刺激因子的是
IL-3
解析:IL-3参与了多种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及成熟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