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B

国内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

题目:下列有关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表述错误的是( )。

解析:解析:以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可以将法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国内法是指在一个主权国家内,由特定国家法律创制机关创制的并在本国主权所及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国内法的法律关系主体一般是个人或组织,国家仅在特定法律关系中成为主体,而国际法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是国家。国内法的适用范围是以国家主权为界域的,它包括领海、领空、领陆,而不仅仅是在领陆范围内适用的法律。因此此题选B。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五朝会典”是指《唐六典》、《大明会典》等五个朝代的会典。 ( )
  • 错误

  • 解析:解析:清朝各代君臣仿效前朝的做法,致力于会典的编撰和修订工作,有《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和《光绪会典》共5部,史称《五朝会典》。因此,本命题是错误的。

  •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选民资格限制条件的是( )。
  • 居住期限的限制

  • 解析:解析:根据《选举法》第3条的规定,在我国,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具有中国国籍(国籍的限制);二是年满18周岁(年龄的限制);三是依法享有政治权利(政治条件的限制)。可见,在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中,并没有居住期限的限制,故选D项。

  • [多选题]下列关于宋朝法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 《宋刑统》在体例上取法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和五代的《大周刑统》

    编敕、编例成为主要的、经常的立法活动

    “重法地法”是北宋制定的刑事特别法

    审判制度上实行鞫谳分司制

  • 解析:解析:宋代法律形式在唐代律、令、格、式基础上,增加编敕、编例,形成律、令、格、式、敕、例并行的局面,并且编敕、编例成为主要的、经常的立法活动。故A正确。《宋刑统》在体例上取法于唐末的《大中刑律统类》和五代的《大周刑统》,成为一部综合性的封建成文法典。故B正确。北宋中期以后,统治者加强对“盗贼”犯罪的处刑,宋仁宗、英宗年间先后制定《窝藏重法》、《重法》。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颁行《重法地法》,又称《盗贼重法》,进一步扩大重法适用地区,重惩“重法”之人,它作为刑事特别法基本代替了《宋刑统》中的“盗贼律”。故C正确。实行鞫谳分司制,即将“审”与“判”分开是宋代在审判制度上的一个进步表现。故D亦正确。

  • [单选题]张某与韩某,许某,田某共同走私一批进口香烟。为了独吞这批货物,张某勾结其弟弟甲与乙,商定某日由甲,乙二人假冒在市工商局,公安局里工作的工作人员,在装走私烟的汽车经过的路上拦截。甲与乙依计行使,在拦截走私汽车的时候,出示了工商检查证,扣留了这批走私香烟,并把这批走私香烟交给张某卖。张某,甲与乙三人的行为构成了( )。
  • 诈骗罪

  • 解析:解析:张某,甲与乙三人采用虚构事实的方法,使韩某等人交出财物,已经构成了诈骗罪。虽然韩某等人的物品也为非法物品,但不影响张某等三人诈骗罪的成立。

  • 考试宝典
    推荐下载科目: 高中 成考 自考公共课 公共管理硕士 法律硕士 考博 教育硕士 在职硕士 自考专业课 小学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