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C
1000ml
题目:妊娠38周正常妊娠的羊水量约为
解析:正常妊娠时妊娠36-38周时羊水量达高峰,可达1000-1500ml,以后逐渐减少。38周时羊水量多在1000ml左右。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最重要的因素是
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
解析:此题是理解判断题,考查考生对抗利尿激素(ADH)分泌调节机制的理解。抗利尿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有利于留住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循环血量减少、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和动脉血压降低时,均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通过抗利尿激素的上述作用以利于维持循环血量、血浆晶体渗透压和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也是应激激素之一,因此在疼痛刺激时也将分泌增多。但在这些因素中以对血浆晶体渗透压增高的刺激最为重要。胶体渗透压增高与ADH的分泌无直接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B。
[单选题]患者,男,31岁。十二指肠溃疡病史1年,口服药物治疗,12小时前大量呕吐鲜血就诊,血压为80/50mmHg,输血1000ml仍有波动。查体:贫血貌,剑突下压痛,腹肌软。该患者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急诊剖腹检查
解析:血压较低,输血无好转,怀疑活动性出血,需及时剖腹探查。
[单选题]在血中的下列胆红素中,如其增加会导致在尿中出现胆红素的是
结合胆红素
解析:胆红素指血红蛋白及其他血红素蛋白中的血红素在巨噬细胞或其他网织内皮细胞及肝细胞中的代谢产物。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糖醛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用凡登伯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故将这种胆红素称为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属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间接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尿中出现胆红素(即直接胆红素),称胆红素尿,乃肝实质损害的特征。见于各型肝炎、中毒性疾病、机械性黄疸(胆管结石、寄生虫性胆管阻塞等),尿中亦可出现胆红素。故选B。
[单选题]1岁内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时间为
出生时、1个月、6个月
解析:小儿出生时、1个月、6个月分别接种一次乙肝疫苗,周岁时复查,如果免疫成功,3~5年加强;免疫失败者,重复基础免疫一般无反应,个别局部轻度红肿、疼痛,很快消失。所以选B。
[单选题]泌尿系肿瘤血尿是
无痛性肉眼血尿
解析:泌尿系肿瘤多表现为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多为肿瘤侵入肾盂、肾盏所致,故答案选A。
[单选题]甘油三酯合成的基本原料是
甘油
解析:甘油三酯合成的基本原料包括甘油和脂肪酸。
[单选题]缺铁性贫血应用铁剂治疗,最早出现的是
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增加
解析:用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的表现先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5~10天达高峰;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平均2个月恢复正常。因此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有效,最先升高的是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单选题]易引起严重低血糖不良反应的口服降血糖药是
磺酰脲类口服降糖药
解析:双胍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在缺氧情况下易发生乳酸性酸中毒。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胰岛素增敏剂不良反应主要有水肿、体重增加。磺酰脲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症。故本题应选B。
[单选题]女,43岁。近3个月来发热、乏力、气短。有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查体:双肺呼吸音清,心率100次/分,律齐,胸骨左缘第3肋间可闻及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实验室检查:尿常规RBC5个/HP,多次血培养为草绿色链球菌。该患者需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感染性心内膜炎
解析: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首先为心脏瓣膜病,其次为先天性心血管病;病程数周至数月,病原体以草绿色链球菌多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心脏杂音、周围体征(如Roth斑、Osler结节)、动脉栓塞等。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根据其发热,听诊收缩期杂音,多次血培养阳性,为草绿色链球菌,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