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正确
题目: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原则上只能使第三人获得利益,不能使第三人承担义务。 ( )
解析:解析: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是指订约的当事人一方不得为自己,而是为他人设定权利,使其获得利益的合同。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只能使第三人获得利益,原则上不能使第三人承担任何义务,故订立此种合同一般不必征得第三人的同意。第三人既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此种合同利益,而且第二人的拒绝并不影响合同的效力。因此,本题的说法是正确的。
查看原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一方当事人向另一方当事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另一方当事人为此支付报酬的合同是( )。
居问合同
解析:解析: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故选C。
[多选题]根据宪法,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区域包括______。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解析:解析:依据宪法和选举法,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我国没有指向的称谓,自治乡与民族乡不同,而且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
[单选题]下列未经他人许可使用他人作品的行为,属于著作权的合理使用行为的是( )。
免费表演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解析:解析: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的情形,只有D项免费表演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属于合理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 A、B、C项虽都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都应向其支付报酬。
[单选题]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业。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火烧死。甲某构成( )。
重大责任事故罪
解析:解析:事故型犯罪包括重大责任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与生活型犯罪发生竞合的时候应优先适用事故型犯罪。本案实际上是生活过失与业务过失的竞合问题,以及失火和过失致人死亡在致人死亡这一点上的竞合问题。从表面上说是过失引起了火灾,但是在生产作业中发生的,因此它既是一种失火的过失又是业务过失,业务过失优先,所以应该定重大责任事故罪。本案也不能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因为失火和过失致人死亡这种灾害性的犯罪的结果都是双重的,这时虽然是过失导致死亡的,但是属于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失火的一个结果,所以不要以为死人的都是过失致人死亡,不要以为发生火灾的都是失火,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业务过失的还是应该定重大责任事故罪。
[单选题]在法的概念问题上,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是( )。
法是人类理性和本性的体现
[单选题]在无因管理中,本人没有义务偿付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 )。
要求的报酬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无因管理中,本人应当偿付管理人因管理事务而支付的必要费用,包括直接支出的费用、负担的债务及遭受的损失,但没有义务支付报酬。因此,ABC是错误的,只有D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以股票出质的,质押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时生效。( )。
错误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以股票出质的,质押合同自当事人向证券登记机构办理出质登记之日起生效,而不是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时生效,因此本题是错误的。
[单选题]下列属于要约的是( )。
商店中标价出售的商品
解析:解析: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应具备几个条件:一是要约须是特定的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二是要约须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要约是要约人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般情况下,要约人不可能与所有的人订立合同,对相对人会有所选择。当要约人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要约时,即意味着他对相对人作出了选择。这样,在相对人作出承诺时,合同才能成立。因此,要约人只有向特定的受要约人作出意思表示,才可能构成要约。但是例外的是,悬赏广告、标价出售的商品,虽然是向不特定人作出的,但可以构成一项要约。三是要约须具有缔约目的,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即受要约的约束。四是要约的内容须具体确定,具备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A、C、D项不是要约,均属于要约邀请。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指当事人向他人作出的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可以向特定人发出,也可以向不特定的人发出。要约邀请的目的不是与对方订立合同,而是希望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内容无须具体明确。根据《合同法》第15条的规定,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属于要约邀请,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的,视为要约。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在于:(1)行为的目的不同。要约是表示要与相对人订立合同的意思,其目的是希望相对人对其要约作出承诺,而要约邀请是表示希望相对人向要约邀请人发出要约的意思。(2)行为效力不同。要约本身即带有愿意就要约内容受约束的意义,一经相对人承诺,就对双方产生相当于合同的效力。而要约邀请的相对人针对该要约邀请作出要约的行为并不会对要约邀请人产生任何法律上的约束力。
[单选题]“反对责任擅断和反对有害追溯”,体现的法律归责原则是( )。
责任法定原则
解析:解析:责任法定原则是法治原则在归责问题上的具体运用,它否定责任擅断、非法责罚等没有法律根据的行为,强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还否定和摒弃对行为人不利的溯及既往,强调“法不溯及既往”,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律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因此,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