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正确
题目:空白罪状,即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特征,而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 ( )
解析:解析:空白罪状是指在刑法分则条文中不直接叙明犯罪特征,而是指出该犯罪行为所违反的其他法律、法规的罪状形式。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个人合伙的财产属于( )。
合伙人共有
解析:解析:本题考核个人合伙的财产所有状况,个人合伙的财产由全体合伙人共同所有。
[单选题]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案件中,可以作为致害人免责事由的是( )。
受害人过错
解析:解析:考查要点是因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环境污染致人损害奉行无过错责任,即加害人不能以自己没有过错而免责。因此,排除A项。致害人如果能证明由于自然灾害,并经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仍不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的,可以免责。注意措辞:必须是由于自然灾害引起的,且及时采取合理措施的,可以免责。因此,排除B项。如果由于受害人、第三人过错而造成的污染损害,污染致害行为人可以不承担民事责任。可见,C项是正确答案。不可抗力属于一般侵权的抗辩事由,而环境污染属于特殊侵权行为。当然,如果因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致害人也必须及时采取合理措施。可见,不可抗力不能单独成为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免责事由。因此,排除D项。
[多选题]属于危险犯的有( )。
破坏交通设施罪
爆炸罪
解析:解析:危险犯以法定的危害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的出现为区分犯罪既遂和犯罪未遂的标准。犯罪行为造成了危险结果发生的现实危险的,即使没有实际发生危险结果,也构成犯罪既遂。刑法分则第114条和第115条规定的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决水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第119条规定的破坏交通工具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均为危险犯。
[多选题]以下社会关系中属于民法调整对象的是( )。
国家机关购买办公楼
夫妻双方因感情不和离婚
解析:解析:民法调整对象只能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AC两个选项均属于不平等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因此是错误的。
[单选题]赵某驾车回家经过一路口,贸然闯红灯,撞上经过此路口的行人孙某,坐在后排座位上的王某见状,对赵某说:“赶紧走,现在没有人看见。”赵某遂加大油门,狂奔5公里。孙某因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而不幸身亡。赵某因交通肇事罪被依法逮捕,请问,此时王某的行为如何认定?( )
与赵某构成交通肇事共同犯罪
解析:解析: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构成共同犯罪,但有一例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5条第2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本题情形应适用该条的规定,赵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而乘车人王某指使肇事人赵某逃逸,致使被害人孙某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对王某应当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故正确答案为C。
[单选题]能被称为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物
解析:解析:此题测试法律关系客体的概念、种类问题。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成为法律关系客体通常应当具备三个条件:(1)是一种资源;(2)具有一定的稀缺性;(3)具有可控制性。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主要有四种:(1)物;(2)行为;(3)智力成果;(4)人身利益。“原告”、“被告”、“未成年人”都属于法律概念,但并不是法律关系客体。
[单选题]《唐律斗讼》中的“六杀”除了谋杀、误杀、故杀、过失杀以外,还包括( )。
斗杀和戏杀
[单选题]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
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解析:解析: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刑法第七章第七节的毒品犯罪的,从重处罚。因此,纪某犯有运输毒品罪之后再次帮助他人贩卖毒品,成立贩卖毒品罪,还应该从重处罚。
[单选题]甲为赖掉欠乙的巨额债务,将乙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料编织袋打包,对丙谎称是毒品,托其运至某市,并称事成后必有重酬。丙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某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丙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