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A

急性心肌梗死

题目:一男性,70岁,胆囊炎患者,曾有高血压、冠心病史30年。虽经抗高血压药治疗,但高血压控制仍然不甚理想。两天前出现胸骨后疼痛,入院后心电图表现为:Ⅱ、Ⅲ、aVF导联Q波加深,T波倒置。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 [单选题]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麻醉药是 ( )
  • 麻沸散


  • [单选题]对胰的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 其左侧端被十二指肠环绕


  • [单选题]镇肝熄风汤的君药是( )
  • 怀牛膝


  • [单选题]呼吸衰竭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时可能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 混合性酸碱紊乱


  • [多选题]自身免疫病的治疗原则包括
  • 免疫增强疗法

    抗感染治疗

    免疫抑制疗法

    细胞因子调节治疗


  • [多选题]正常的止血机制必须依赖
  • 血管收缩

    血小板反应

    凝血系统

    抗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 解析:1.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全部来自血液(内源性)。2.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3.从因子X被激活至纤维蛋白形成,是内源、外源凝血的共同凝血途径。主要包括凝血酶生成和纤维蛋白形成两个阶段。4.血管收缩,血管壁受损时,立即发生局部小动脉和细小动脉收缩,管腔变狭,使经过损伤部位的血流减慢。5.血小板是唯一由骨髓巨核细胞所产生的凝血因子,直径1~3μm,在血液中寿命10天。血小板必须有足够的数量(10~40×10/L,即100000~400000/mm),而且必须功能正常,才能在止血过程中发挥作用。6.凝血因子所参与的血液凝固过程可划分成三个阶段:①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②凝血酶分解纤维蛋白原产生纤维蛋白凝血块。③纤维蛋白溶解系被激活,纤维蛋白凝血块发生溶解。

  • [多选题]神经刺激方式有 ( )
  • 单次肌颤搐刺激

    四个成串刺激

    强直刺激

    双短强直刺激


  • [单选题]肝功能障碍时容易出血的原因主要是 ( )
  • 凝血因子产生减少


  • [单选题]头皮的血管、神经主要位于
  • 浅筋膜


  • 推荐下载科目: 急诊医学(正高)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高) 胸心外科学(副高) 眼科学(副高) 肿瘤内科学(副高) 妇产科护理(副高) 口腔内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54) 中医儿科学主治医师(代码:333) 住院医师规培(神经内科) 医学检验(师)
    @2019-2026 不凡考网 www.zhukaozhuanjia.com 蜀ICP备2001229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