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 D
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题目:事件与法律行为的划分标准是( )。
解析:解析: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各种事实的总称。按照法律事实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可以把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法律事件是指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法律行为,则是指与当事人有关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作为和不作为。
查看原题 点击获取本科目所有试题
举一反三的答案和解析:
[单选题]下列属于法律事件的法律事实有( )。
人的死亡
解析:解析: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均属于法律事实,其主要区别在于是否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件是不以权利主体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
[单选题]土地承包经营权是( )。
用益物权
解析:解析:土地承包经营权不是债权,而是物权;它不是所有权,而是他物权;它不是担保物权,而是用益物权。因此,BCD是错误的,只有A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是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上的重要作用?( )
指引法律推理、法律解释,补充法律漏洞,对强化法律的调控能力有重要作用
解析:解析:本题的考查要点是法律原则的作用。法的要素有三:法律规范、法律概念和法律原则。其中,法律原则是较法律规范、法律概念更为抽象的要素。法律规范的制定和修改往往是在法律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法律原则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对法律制定环节发生的作用和对法律实施环节发生的作用。法律原则对立法环节发挥的作用表现在:直接决定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是法律制度内部协调统一的重要保障;对法律改革具有导向作用。而指引法律推理、法律解释,补充法律漏洞,强化对法律的调控能力,则是法律原则对法律实施环节发挥的作用。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单选题]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是( )。
一切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解析:解析: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国有土地使用权的主体为一切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单选题]明朝的主要法制指导思想是( )。
刑乱国用重典
解析:解析:“刑乱国用重典”是明太祖以元朝的灭亡为借鉴,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的基本策略。明朝统治者曾在《大明律.序》中作了阐释:“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可见,重典治国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威慑力。选项A不正确,德本刑用是唐朝的法制指导思想。唐初统治者为了稳固唐王朝的封建统治,认真地总结隋朝迅速灭亡的历史经验,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制指导思想。选项B不正确,从夏商时期单纯宣扬“天命”、“天罚”,到西周时代强调“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周人创造了“以德配天”的天道思想。而将“德”的抽象准则具体落实到现实统治之中,便形成“明德慎罚”的法律思想。这就是说,要想“享天之命”,就必须以德治民,慎用刑罚。选项D不正确,没有这种提法。
[单选题]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是( )。
犯罪构成
解析:解析:在国外刑法学中,历来存在着许多有关罪数判断标准的学说,如行为标准说、法益标准说、因果关系标准说等。我国刑法学以犯罪构成标准说(主客观统一说)作为区分一罪与数罪的基本理论。根据犯罪构成标准说的主张,确定或区分罪数之单复的标准,应是犯罪构成的个数,行为人的犯罪事实具备数个犯罪构成的为数罪。